娇红记供参考学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娇红记供参考学习

娇红记:戏曲与小说人物形象比较 摘要: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最早来自元代清江人宋梅洞所写的小说《娇红记》,小说写的是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悲剧故事。而早在孟称舜之前元人王实甫、朱经等人就有《娇红记》杂剧。本文通过比较孟称舜戏曲《娇红记》与宋梅洞小说《娇红记》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异同,得出戏曲对小说中的人物既有继承又有创造,人物形象变得更为饱满多情,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也大体可以感受到孟称舜“情之至”的观点。 关键词:娇红记;人物形象;情之至 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最早来自元代清江人宋梅洞所写的小说《娇红记》。本文通过比较孟称舜戏曲《娇红记》与宋梅洞小说《娇红记》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异同,得出与小说相比戏剧中的娇娘自觉地提出了“自择良配”的要求和“同心子”的愿望,并且摒弃了淫女作风。申生这一人物变得更加多情,但也流露出一些纨绔子弟的恶习。而飞红这一形象变化最大,孟称舜对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她变得聪明、善良、多情而又敢于追求人生幸福,人格平等。同时,戏剧中仅出现几出的女鬼也变得更加多情可爱。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也大体可以感受到孟称舜“情之至”的观点。 一、娇娘 小说中的娇娘矜持理智,虽然与申生一见钟情,但没有立刻委身于他,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试探、考验,才最终定情。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申生言稍涉邪,娇则凝眸正色,若将不可犯”“每相遇,生不问,娇益不答。”等等。娇娘俨然是一个端庄自持的大家闺秀。 同时,她对于爱情也是果敢、纯粹的,当得知与申生姻缘无望,申生劝她勉事新君的时候,娇娘怒道“兄丈夫也,唐唐五尺之躯,乃不能谋一妇人……既以与君,则君之身也。”与懦弱的申生相比,显得更加执着、勇敢。而当申生与她告别的时候,她更是说“果不济当以死谢君!”情在她眼中已然超越了肉体的生命,这样的从一而终也让宋梅洞在小说篇末感慨“节义大闲,万古不易,予始虽为二子恨,终实为二子喜”。 而孟称舜的《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在吸收了小说娇娘形象的特点之上又对其进行了再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首先,在戏剧中娇娘自觉地提出了“自择良配”的要求和“同心子”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说中并不存在的。第四出时,娇娘自叙“奴家每想,古来才子佳人共谐姻眷,人生大幸,无过于私。若乃红颜失配,报恨难言。所以聪俊女子,宁为卓文君之自求良偶,无学李易安之终托匪材……”这种自择良配的观念无疑是先进的,应该说与近代以来的婚姻自由的观念十分契合。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在飞红问她择偶要求的时候,娇娘更是发表了“同心子”的观点“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对此观点,王季思在其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中《娇红记》的后记中认为“同心子”的婚姻标准“其实质是追求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带有较浓厚的现代性爱色彩。”而有的研究者却认为“同心子”这一观点在前人的作品中已有所表述,如《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唱词“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这一观念并不新,“它的创新在于清晰明确的婚姻观的提出”。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在戏剧《娇红记》中,娇娘有着鲜明独立的婚姻主张,对自己的配偶有着明确的要求,她勇敢追求着自己的爱情。 其次,戏剧对小说中娇娘给人淫女之嫌的地方做了修改,使娇娘的性格更加完美。孟称舜也曾在《娇红记》自序中指出:“传中所载王娇、申生事,殆有类狂童淫女所为,而予题之以‘节义’……”。小说中娇娘在与申生定情之前是端庄矜持的,但在定情之后却显出一些狂浪来。比较典型的是对申娇二人交欢场景的描写,小说中是娇娘对申生说“夜漏过半,幸会难逢,可就枕矣”。然后“欣然于生相携素手,共入罗帐中”。与申生相比,娇年更加主动,她一改往日大家闺秀的作风,变得大胆而充满肉欲。而在孟称舜笔下,两人虽成其好事,但更多的是为情为不是为欲,娇娘这一形象也更加娇婉含蓄,体现出自尊自爱。在戏剧中是申生寻问娇娘,而娇娘如此做答“年华,如今弱小刚二八,晓什么风流调法。消停坐,同看月华……”这样的描写下,娇娘的小女儿情态毕现,情定之后她不是不愿意但心里还是比较害羞的。于是假意推脱,“消停坐,同看月华”。 虽然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但戏剧中的娇娘对待爱情更理性、聪慧、明确,摒弃了小说中的淫女作风,她的形象也更加美好,惹人怜爱。 二、申纯 戏剧突出了申生这一人物的多情,但也流露出一些纨绔子弟的恶习。对待爱情和功名,小说仅以只言片语带过“功名之心顿释,日夕惟思娇娘而已”。而在戏剧中则有着更加具体的描写,如“我不怕功名两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泼功名,视作春昼雪”、“功名成否在天,但姐姐深情,小生断不敢忘”等等。此外,申生的殉情更是加深了他的这种深情。申生的重爱情,轻功名思想以及之后的殉情也体现出一种对封建思想的反叛。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小说《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