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概览.doc
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概览
摘 要:随着残疾人数增多和人口老龄化,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文对国内外残疾人个人移动辅助器具进行概括性综述,并对其结构、材料与人机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残疾人;移动辅助器具;结构;材料
我国残疾人综述8296万人,肢体残疾所占比例为14.6%,仅23.3%左右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此外,高血压患者高达1亿6千万人,其引起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等达600万人。[1]笔者调研了老弱病残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点,发现在如厕移动过程中较难控制轮椅与坐便器器具的位置,易发生偏移导致需要多次重复而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每天在轮椅和床之间多次转移,是其生活中的高频痛点。个人移动辅助器具(以下简称“个人移动辅具”)是帮助以上人群进行体位变换和位置移动、实现身体复健、生活自理、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高频率辅助工具。[2]发展个人移动辅助器具的技术与产品,是切实解决该人群诉求以及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国内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1.1 国内个人移动辅具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T16432,个人移动辅具属于第12主类,下分12项次类。每个次类下分若干支类,共计84项,如升降移动辅具(lifting aids)分带吊索座移动升降架、立式移动升降架、带硬质座移动升降架、升降手推车、固定升降架等。[3]个人移动辅具从移动方式分类,有立式固定升降机、推行式移位机、站立辅助器、固定式天轨和可拆卸轨道移位机等。从升降动力源分类,有电动式、液压式和手卷式等。从功能分类,有提升移位类、站立辅助类、康复助行类。[2]
1.2 国内个人移动辅具研究
近年来,我国个人移动辅助器具研究与产业一直在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与863计划都重点支持残障人生活保障项目,如由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持的“残障人生活保障辅具研究”课题,与上海交大和天津科技大学共同研发了顶置式升降移位机、电动升降地面移动辅具、软支撑系列吊具等。其中,软支撑吊具分为躺式、坐式、长式、简易型、康复型及卫生间吊带。[3]除了传统分类之外,智能移动辅具已逐渐走入康复领域,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传感器技术及运动导航技术,开始被运用在个人移动辅具的研究中。刘植嘉等设计的一体化室内对接移动辅具设计,通过全自动导航系统实现轮椅与床和座便、座椅、盥洗池的对接;任亚楠等对于狭窄空间下轮椅与床体的自动对接,给出了基于视觉伺服的自主对接控制算法,实现了具有体位变换、轮椅助动和自主床椅对接功能的智能室内助动系统。
此外,通过穿戴式新型机械外骨骼研发也成为研究热点,有机械式与智能式两个方向。浙江大学设计的可穿戴式下肢骨骼行走机器人,利用伺服电机连接滚珠丝杆,完成关节旋转,采用三个旋转运动副,分别布置于外骨骼下肢三个关节对应位置来模拟关节运动。杨灿军等发明的可穿戴式的下肢步行外骨骼,由腰部支撑、髋部、膝盖和脚踝四杆结构以及足底支撑串联构成,可利用编好的步行程序辅助行走。[4]
2 国外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2.1 国外个人移动辅具分类
个人移动辅具英文名称为Patient Lift或Handicap Transfer Equipment DiscoverMyMobility将个人移动辅具分为手动移动辅具(Manual)、电动移动辅具(Power)、站立转轴移动辅具(stand-Piv)、轨道升降移动辅具(Ceilinglift)、浴盆移动辅具(Bathtub)、如厕移动辅具(Commode)、泳池升降移动辅具(pool lift);MobilityExpress将其分为床板升降辅具(floor patient lifts)、坐/站移位辅具(sitstand lift)、坐姿移位辅具(seated transferlift)、泳池、SPA和入浴辅具(pool lifts, spa lifts and bath lifts)。[5]
日本国际福祉机械展中,将个人移动辅具分类三大类,分别是轮椅、杖/步行器、和リフト(lift),リフト分为床步行辅具、固定式/据置式辅具、移乘式辅具、介助步行辅助机器人等。
图1为金仙技术研究所与名古屋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无动力步行器,运用被动步行机器人和弹簧和钟摆的力学原理,根据人体原始膝关节构造和无意识的步行感觉,采用碳纤维管材实现高效轻量安静的性能,最大减轻腿部的负担,该产品获得2015年日本GOOD DESIGN奖。
2.2 国外个人移动辅具研究
个人移动辅具结构,主要包含有驱动电机、可充电电池、吊架和吊兜、可升降悬臂、安全装置、人机接口等。吊架有4点式和6点式之分,如Genesis 400H液压升降器与DriveMedicl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