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村文殊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石村文殊寺

小石村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应县东南16公里处南河种镇小石村后堡。作为应州十三大寺之一的文殊寺,相传文殊说法到此,故得其名。原文殊寺前身座落在现小石村南麻黄地一带,据《应州志》记载:辽代乾统六年(1106年)十月十二日,义谭禅师讲经之处,随建殿宇。洪武六年(1374年),僧人文兴重修;明成化20年(1485年),僧人念公重修;正德元年(1506年),僧人正昶重建。寺有古松三株,枝干似龙。据有关资料记载,原寺迄今已有919年历史,仅晚建于应县木塔整50年,可谓历史悠久。 原文殊寺寺址范围,东至台圪坡麻黄坑,南至古河,西至刘家堡,北至官街。寺院范筹内种植桃、杏、李、果树木和畦圃黍谷等自成寺以来,众僧同心,节资修寺,修整殿宇、僧堂、钟鼓二楼、山门具备—,既随其愿。大明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13日辰时,文殊寺僧人正昶重建文殊寺时立碑。(现文殊寺存碑)。法师正昶:出生于大明正统丁巳年(1437年),应州北路里白马神村人,出生赵氏之家——俗姓赵。自幼卓越不凡,大明景泰五年(1455年)出家,礼师念公授业于小石里文殊寺。 建寺以来,寺院住寺僧人接续成系,香火日盛不断,是小石村之风水宝寺,也是一大景观。可惜,明代末期,正遇阴雨连绵,山洪爆发,文殊寺院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淹没。珍贵的小石村最古老的、历经500多年的文物遗产——文殊寺毁于一旦。当时文殊寺附近古河岸边有十河堡之说,分上下各五堡,共十堡。即前堡、后堡、鲍家堡、次家堡、刘家堡、为上五堡;东堡、中堡、杨街、西堡、门寨为下五堡。处于古河上游的次家堡、刘家堡,也同文殊寺一样,遭受了灭顶之灾,也被洪水湮没,次家堡部分人移居西堡居住,刘家堡人无耐逃命迁居他地。现小石村还有次家堡等地名。 明代末期,小石村人将被湮没的文殊寺重新迁建于后堡。现文殊寺座落处建有正殿三间(殿内佛像墙壁色彩鲜艳)、东西配殿各三间,东有钟楼一座,西有鼓楼一座;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其东西两侧塑四大天王像,造型威武生动。寺有古松三株,挺拔旺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破除封建迷信和砸烂旧世界的“凯歌”声中,文殊寺又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破坏性的毁坏。殿内塑像、彩绘图案被砸碎毁坏,钟鼓二楼被拆除,住寺僧人童理师、树枝师被赶走还俗,文殊寺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民公社化时的大小队集体粮仓库。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包产到户责任制后,政治体制也实行了改革,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也随着增加。曾一度时期.,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兴起了宗教信仰热。小石村文殊寺又来了住寺僧人灯儒师。在灯儒师的影响下,小石村也出现了不少信仰佛教的善男信女和居士。在僧人灯儒师的主持下,经多方化缘,筹集资金,文殊寺又得到了重新修缮整理的机会。信仰佛教的善人和居士们都投入了修缮文殊寺的行列,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无钱无物的捐赠人力,有彩绘技术和泥塑技术的捐技捐力。其中善人杨国桓、宋玉英、杨贵春、姚玉英、杨宏栋、杨悦、杨玉珠、何运香等也整天整日地投入修缮寺院、殿宇、佛像、彩绘墙壁、佛像披金的劳务之中,真是废寝忘食,不怕劳苦,为修缮文殊寺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人积了阴德。大约三年的工夫,整个文殊寺焕然一新,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殿宇内外,寺院内外,卫生清洁干净。殿内香火源源不断。僧人、善人、居士们时不时地在寺内诵经、做佛事,成了信佛老人们大做善事、锻炼身体、解除烦恼的场所。也成了旅游应州木塔、恒山悬空寺、五台山景点中途歇脚的中转站。是五台山——大同旅游区中的重要景点。 八、小石村文殊寺碑 文殊寺,为古应州十三大寺之一。据大明正德元年龙集丙寅五月仲夏十有三日辰时,本寺老宿正昶起草的石碑文考证,该寺建于大辽乾统六年(公元一一零六年)据今有909年历史。建筑年代仅晚于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五十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据应州志记载,“相传殊菩萨说法于此,故名。”按大明正德元年刻制石碑载,文殊寺是义谭师在大辽乾统六年建造。明朝洪武六年僧人文兴和尚重修,成化二十年僧人念公、正德六年僧人正昶先后再修。现存建筑是明代末期重建文物,近几年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一九八六年雁北农林测绘技术员,用科学方法测量该寺古松年轮,认定古松有八百年的历史。寺院红墙兰瓦,殿中佛象庄重肃穆,贴金弥镀,金碧辉煌,壁绘栩栩如生。是古代文物珍品,有观瞻研究价值。寺内古松,因主干长势挺拔笔直,三棵松树顶呈平形并有含抱之势,枝叶苍翠形如蟠龙,故称“蟠龙松”,元朝诗僧释绪溥作诗赞誉。诗曰:霜皮老干似如龙,傲尽丛林无尽风:本末浑然千古质,不愿秦人大夫封。登高远眺,蟠龙松高耸人云,葱笼百翠,知晓人便指小石村。可惜近几年枯死了一株,令人十分遗憾。随着历史机遇的到来,宗教信仰自由国策的再次确立,社会各界人士善施净财,佛教界善男信女大发菩提之心。纷纷捐资施物,仗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