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数学上说稿课北师大版{全部}1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探究内容取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使学 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四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情景式,提供丰富的图形素材引导学习;合作式,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评价学习;开放式,在开放式教学中升华学习。
学法分析: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背景中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实践交流中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展示,进行实物、图片欣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3.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按照由浅到深,由难到易的原则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集体交流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作业布置
1.2展开与折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入手,通过展开与折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系。
2、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3、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教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
突破重难点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便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因成功的尝试树立起学习几何的自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先做后想再先想后做然后归纳概括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学法:学生在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会学到主动学会。
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想,结合学生的实际, 我采用实践探究教学法,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 合作探究 — 归纳概括 —联想反思—巩固提高
情境导入:设计游戏情境,目的一是揭示研究主题,演示剪裁示范,二是引出课题,三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探究过程分四个环节1、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实现实践操作和理性思维有机的结合,培养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2、全班交流,分析归纳,充分给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增强分析能力,加强对分类本质的认识。3、深化探究,寻求规律。使知识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便于记忆。4、知识内化,加深理解。
归纳概括:在前面的探究基础上, 加强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配置习题,通过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开拓思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动机
巩固提高:设计有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感悟与反思: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对探究知识的过程的反思与总结质疑。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1.3《截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