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社会转型之历史经验供参考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苗疆社会转型之历史经验供参考学习

苗疆社会转型之历史经验:封闭与开放 程泽时 最近,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强调工业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偶闻贵州某工业园区建设,迁坟每座补偿坟主五千余元。而湖北某地工业园区建设,所迁坟墓,每座才补偿五百元。同样是农村土地上的坟墓,迁坟代价竟有如此大的差距?中国的社会转型,特别是向工业社会转型,一般追溯到近代的洋务运动。此前虽然早在明清时期,贵州东南部的苗疆有金、银、铅矿开采,但是都是官府严密监控下进行。[①]笔者阅读清水江文书,看到民国初年一件开设灰厂诉讼案的四则状稿,才恍若有悟:观念的因素曾经制约过苗疆的社会转型,或许还可能继续起作用。本文上溯至明清时期苗疆从游猎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型,继而探讨民国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之转型,从而得出某些历史启示。 一、苗疆农耕社会的形成及其封闭性 ㈠苗疆农耕社会始于明代 宋朝锦屏等一带的苗疆,并没有设立屯军,苗民还不习惯躬耕田亩的生活。锦屏县的诸葛洞至今保留一通南宋朝景定二年(1261年)的“戒谕文”碑铭,其中,靖州知府张汉英对苗民训示如下: “我朝大观初元,筑隆州于湖耳,道(越)十年而废之,自是不沾王化者几二百年。…弃尔弓弩,毁尔牌甲,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率丁男少壮,从事田亩,男耕女织,各归圣化,永为良民。毋操刀挟弩以仇杀,毋偷牛杀马以生事,毋坐草捉人以缴富,毋抵抗课税以欺官…”[②]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在湖耳设隆州,后废弃。南宋景定二年(1261),靖州知府徐广靖边到锦屏新化(隆里附近)一带被诱杀。同年夏,继任知府张汉英(诰封开国伯)调兵进攻“湖耳诸苗穴”,大加杀戮,并在当地诸葛洞内刊刻以上《戒谕文》。可见,宋朝锦屏一带还是不知王化、不习“男耕女织”的生苗之地。 苗疆农业社会的形成,应该得益于明代屯军。明洪武十八年(1386年)四月,“置五开卫指挥使司。思州诸洞蛮作乱,…蛮寇出没不常,闻王师至,辄窜匿山谷;退,则复出剽掠。…乃于诸洞分屯立栅,与苗民杂耕,…”。[③]明洪武十九年(1387年)十二月,“湖广都指挥使司施州、崇山、大庸、五开、黄平、平越等卫军食。上览奏,顾谓户部臣曰:‘崇山、大庸屯种岁久,何(以)乏食?数年来军中无尺寸之功,但知需食,有司而不恤吾民供给之苦。’惟施州从其请,五开等卫亦令军士屯田自食”。[④]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湖广都指挥使司言:‘前奉诏以靖州、五开及辰、沅等卫等新军,选精锐四万五千人,于云南听征。今又令市牛二万,往彼屯种,请令诸军分领以往,庶免劳民发送。’从之”。这里的“五开卫”,即今天的黔东南州的黎平县。“思州府”,即今天的黔东南州的岑巩县。可见,早在十四世纪末,黎平、岑巩、黄平一带的苗疆,苗民还不习惯于农耕生活,还是习惯于类似游牧民族的游猎生活。汉族军屯,带来了耕牛和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 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户部奏:‘湖广偏桥卫言:苗贼攻围城池,杀虏军民,劫夺牛马,原立屯田余粮子粒,烧毁殆尽,牛、种具缺,不能耕种,请蠲其赋。仍令侍郎王一宁于附近处量运米粮,以济其用。’从之”。“偏桥卫”,即今天的黔东南州的施秉县。可见,当时屯军不能从当地获得粮食补给,当地苗民还没有普及农耕技术。 明朝屯军措施,在促进苗疆农业社会形成的同时,其在苗疆采办大木的措施,则在苗疆农业自然经济体系中孕育了一些林业商品经济的萌芽。根据《明实录》记载,明朝一旦确定宫殿庙陵修建工程计划后,就会分别向湖广、四川、贵州三省下达采办大木任务,委派专门官员督办。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十月,为修建乾清、坤宁宫,朝廷命湖广巡抚右都御史刘坤、署郎中主事邓文璧到贵州采取大木。此后,为采运大木,多次免贵州苗疆官员进京朝靓,停免清平(今凯里)苗疆卫所的“额造军械”。嘉庆四年(1525年)八月,工部会廷臣议:“营建仁寿宫,工役重大。今世庙大工方兴,湖广、贵州山林竭空,海内灾伤,料木料价采集甚难…俟世庙完工,推简有才大臣为之总理,仍选部属三人,分行四川、湖广、贵州,募求大木。”牟泰署营膳司郎中事,到贵州石阡、镇远等处,买办大木。[⑤]嘉庆二十一年,贵州左布政使司叶衍“于采木事宜总理不周”而被革职。[⑥]嘉庆二十二年(1543年)十二月,“上以采木工完,升总督湖广采木工部尚书樊继祖为太子少保,提督川贵大木右都御史潘鉴为工部尚书”。[⑦]嘉庆二十三年(1544年)九月,以督采大木事完,诏赏有关官员银两。“…土司献木恩典,以购大木。…土夷罪可矜疑者,量其轻重,定拟纳赎合式木植及应免罪,复袭替之人。”[⑧]嘉庆三十七年(1548年)润七月,“以采木,免贵州思州、思南、石阡、铜仁、黎平、镇远六府各州县正官入觐”。[⑨]嘉庆三十八年(1549年)都司何自然,以采木急,托疾规避而被革职。贵州道御史郭弘化,以谏言采木采珠削籍。[⑩]万历二年(1574年),工部上言:“神木厂收储楠杉大木,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