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诗3供参考学习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鉴赏(三)
班级 姓名 编号07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李颍丹 审核人签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的关系,学习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了解边塞诗对仗的艺术特点,品味诗歌的形式美。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2、反复吟咏诗人激情、豪迈的语言,感受诗句的意义。学习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反复吟咏,与同学进行交流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过程
一、鉴赏李颀的《古从军行》
1、解题:
《古从军行》,“从军行”乐府古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这首诗写当代之事,讽刺唐玄宗的开边西北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同样也表明是拟古之意。
2、走近作者
{李颀}(690-约753),籍贯不详。少年时家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自少倜傥任侠,自称“狂侠”。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此后久不调迁,辞官归乡。其诗以古体、歌行及七律见长,风格流畅奔放,善铺夸饰,边塞之作尤豪健壮,毛先舒谓其有“高苍浑朴之气”(《诗辩坻》),殷璠称其为“伟才”(《河岳英灵集》),是盛唐卓有建树的诗人。有《李颀集》。
3、诵读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问题探究
(1)这首诗从文体上看属于什么诗?题目中为什么加上一个“古”字?
(2)本诗描写了怎样的从军生活环境?突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特征?
(3)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行人”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4)这首乐府诗借汉喻唐,以古讽今,其主题是讽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揭露的?你认为诗中哪一句用警醒的语言点明了这一主题?
(5)“公主琵琶”“玉门被遮”“葡桃入汉”等典故,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作用?
5、总结主题思想
借边关紧张的从军生活、凄凉的战场景观,讽刺了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
6、概括艺术特色
音韵铿锵,画龙点晴。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晴,显出此诗巨大的讽喻力。此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未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二、拓展
1、阅读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回答问题
(1)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请作以分析。
明确: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2)后四句诗应怎样理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作以分析。
2、阅读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回答问题。
(1)阅读《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请比较二者异同。
明确:相同点:这首七言古体诗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这首诗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是一样的。
不同点:《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比如:这首诗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máo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