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学模型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数学模型讲解

4数学模型 轧制过程设定是根据中厚板轧线设备布置、检测仪表布置和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针对不同规格的坯料和成品要求,合理地安排轧制道次,实时地计算轧机的辊缝、咬钢速度、稳定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待温时间和轧制节奏,确保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一般的轧制过程设定包括:预设定、阶段修正设定、道次修正设定和自学习计算等几部分。 为了准确地进行过程设定,需要结合轧制理论和大量实践,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中厚板轧制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工艺控制、厚度控制、板形控制、温度控制等方面,是一个多目标优化系统。为了保证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首先必须在结构上保证模型的完备性,其次需要结合自学习算法和细化层别等手段再弥补模型精度上的不足。实际建模过程中,应以理论为指导,结合现场实际和操作经验,因地制宜、因厂而异地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学模型。 下面以工艺控制、厚度控制、板形控制、温度控制过程为对象,介绍钢板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模型、弹跳模型、温度模型和板凸度模型等主要数学模型。 4.1轧制力模型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精轧道次产生的宽展较小,近似于平面变形轧制,其宽展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轧制力计算可采用Sims公式: (4-1) 式中F——轧制力; W一轧件宽度; R′——考虑弹性压扁的轧辊半径; △h——压下量; Qp——应力状态影响函数; σ——平均变形抗力。 4.1.1轧辊压扁半径的影响 轧辊表面受到轧制力的作用而产生压扁,使得接触弧长度增大,导致轧制力的增加。其变化量一般在2%~3%左右,所以在计算轧制力时必须考虑轧辊压扁的影响。计算弹性压扁时,采用Hitchcock公式的简化形式: (4-2) 式中R0——轧辊初始半径; υ——轧件?白松比,近似等于0.3; E——轧辊弹性模量。 在计算轧辊压扁半径时,需要预先知道轧制力的大小,而轧制力在得到最终计算结果之前是未知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迭代计算解决。迭代法的计算流程如图4-1所示。实际计算表明,只需5—6次迭代过程即可获得足够的计算精度。 4.1.2应力状态影响函数的影响 粗轧过程的轧制特点是轧件厚度大,虽然压下量Ah并不小,但接触弧长Z。与轧件入口厚度和出口厚度平均值危。相比较小(lc/hc∈(0.6,1.2)),这使得接触弧上摩擦力的影响不能深入到轧件整个高度,因而轧件沿高度方向产生不均匀变形,这样在变形区两端外轧件的影响下将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接触弧上的单位压力增加。lc/hc≥∈(0.6,1.2)时的常见外端影响函数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 式中,φ值为0.4~0.7,其大小和lc/hc有关。 各公式的计算结果如图4-2所示。 精轧过程变形区形状因子lc/hc 1.2,一般在1.5~7之间,此时轧件变形基本上已深入到轧件中心,沿轧“件高度方向的变形比较均匀,因此外端的影响基本不存在,而接触弧上摩擦力是影响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者将中厚板轧制过程的摩擦条件视为黏摩擦,所以根据Sims公式可得到该影响函数的解析解,由于该解析解比较繁杂,不便于计算机在线控制,因此习惯上采用其简化回归公式。目前有许多回归公式,下面仅列出两例: 式中R′——工作辊压扁半径; H——轧件人口厚度; h——轧件出口厚度。 在同一轧辊半径下,针对不同的人口厚度,不同的压下率,将不同公式的计算结果加以比较,发现对于同一厚度,压下率变化造成的计算误差通过计算处理可以控制在3%,而不同厚度造成的计算误差通过数学处理可以减少到1%。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轧辊压扁和变形区形状影响函数对轧制力方程的计算精度影响不大,通过调整可以将其造成的偏差减少到5%以内,所以轧制力方程的计算精度主要取决于变形抗力模型的计算精度。 4.1.3变形抗力的影响 变形抗力是轧制力模型中最活跃的因子,不同钢种的变形抗力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钢种,在化学成分波动的范围内,变形抗力的变化也是不可忽略的。国内外先进的热连轧机和中厚板轧机使用的变形抗力模型,基本上都是由美坂佳助模型和志田茂模型演变来的。 美坂佳助模型: 式中a1~a4——与钢种有关的模型系数。 大量研究表明,变形率的硬化指数对于某一特定钢种是基本不变的参数。美坂佳助模型将该硬化指数对于不同钢种全视为一个常数,计算表明,针对中厚板轧制过程,如果美坂公式中的变形率硬化指数E下波动±15%,变形率在0.1~0.4之间时,变形抗力的变化基本在±2%以内。而对于志田茂模型,其硬化指数随着碳含量的多少而变化,根据计算,如果碳含量在0.01%~1.16%之间变化,变形率在0.1~0.4之间时,变形抗力的变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