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民族乐器竹片琴象脚鼓弦子弯琴佤擺铜口弦巴芦丝四弦其奔牛角胡独弦胡小藏号芦笙古孜葫芦笙葫芦丝是傣族人民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当地人称它为“荜”(傣语),也称葫芦箫。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对青年相爱了,小卜冒(傣语:小伙子)种竹子;小卜少(傣语;小姑娘)种葫芦,以作为他们的定情物,有一年发洪水,村寨被洪水冲毁,为了逃生,小卜冒用竹子做成竹筏,小卜少栓上葫芦以增加浮力,但还是难以承担两人的重量,为了让心爱的人,小卜冒毅然跳进洪水中。而小卜少为了不辜负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但还是无法排谴对心上人的深深思恋,整日以泪洗面,于是就用三节竹子和一个葫芦,做成乐器,每当想念心上人时就拿出来吹奏,以缅怀昔日的缠绵和爱恋。概 说 云南的地方民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1975年,云南的考古工作者在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中发掘出一个铜鼓,是距今天2500年左右的文物,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鼓。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套距今2300多年的羊角编钟,每一组3枚钟,一钟能发3个不同音高的音,与中原出土的编钟相比,形制、大小、音律都不一样,很有云南民族的地方色彩。云南少数民族中很流行的吹奏乐器葫芦笙历史也很久远。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中出土的青铜葫芦笙,距今已有2500左右的历史。云南的地方民族乐器约有180种,其中,吹管乐器品种最为繁多,占品种数量的1/2,其次是占品种数1/4的打击乐器,还有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云南的地方民族乐器,有的构造十分简单,近乎原始。比如景颇族的吐良,就是取一根竹管,中间开一个吹口就可以吹奏;像克木人的单孔笛、哈尼族的树叶管都是在田边地头随手制作,临时吹奏,吹完就扔了。可也有的乐器做工却非常精致,比如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鼓面中央饰有十芒太阳纹,光芒之间还镌刻着斜线三角纹,鼓面有五晕,第一、二、四、五晕是几何图案的锯齿纹、圆点纹;第三晕刻着4只飞翔的鹭。鼓的胴部也有四晕,上面刻有羽人划舟的精美图案。有的乐器形制和演奏方法还很奇异,如岔满人的吹奏乐器“楞弄”,它的竹簧哨嘴套在一根150公分长的细竹管上,演奏时一般都要男女双双配合;有的乐器音色十分独特,比如佤族的吹奏乐器“得”,牛角正中的内壁上贴了—个舌形铜簧片,人们口含着簧片处或吸或吹地演奏,音色粗犷而别致。从形制的大小看,有的乐器小巧玲珑,比如景颇族的金属口弦,长不到两公分;有的乐器却很庞大笨重,比如佤族的木鼓,大的可以达到6尺长,2尺粗。这些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的乐器充分表现了云南地方民族乐器的发展水平和各民族人民非凡的创造才能,它们为云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增添了无限风情,为中华民族的乐器文化艺术,谱写出厂令人陶醉不已的—章。 一. 吹 奏 乐 器 云南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产生的时代,现发掘出土的有距今2500年左右的青铜葫芦笙(见前文),另外,从昆明官渡区彝族子君支系流行的两孔陶埙“阿乌”以及文山濮人支系流行的三孔陶埙“笛老挪”等乐器来看,在更古老的原始时代,云南的土著民族就已创造出自己的吹奏乐器了。此外,我们从哈尼族现在还使用的“吹哩”(三孔),克木人现在用的单孔笛(道儿)也可以看到云南地方民族乐器原始古朴的遗迹。现有的吹奏乐器大约是4类:一是簧管乐器,主要有安金属簧片的巴乌、葫芦丝、芦笙、排笙、得、班罗、盏西等;有安竹簧片的戎芦笙、草巴乌、布惹、筚鲁、筚哩、扎比、哩鲁、切楚来哦、模都、比尔、寸笛等;有安放草簧片的窝博、谷杆儿等。二是带哨的管乐器,比如波博(芦笙)、小闷笛、洞巴、蚌背、册节、唢呐等。三是没有簧哨的管乐器:比如勒绒、吐良、比笋、太平箫、笛箫、矢遮、呗拖美浅、闹、独乐、道儿、佤合洛、笛哩吐、阿乌:号筒、吹哩、山啦叭、刚当、蒙别哩等。四是无管簧的木叶、梅帕、指弦、口弦等。 1. 巴 乌 主要流行于红河、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区,是彝、哈尼、傣、佤、布朗、苗等少数民族的簧管乐器。巴乌的制作比较简单,取一段长约26到28公分的竹管,在上端近节处的一侧嵌上一片三角形的铜质簧片,竹管上钻开8个按音孔,能发出6个到9个的音。这种乐器很奇特,说它像汉族的箫吧,却是横吹;说它像汉族的笛吧,却又没有笛的声音清脆。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上端的触口处安了两片铜制簧片而不是像笛子一样贴上竹膜,所以音量就不大。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傣族的歌手“赞哈”演唱时,定要巴乌作伴奏,在许多的娱乐场所,更少不了巴乌。巴乌由于吹奏方式的不同分为直巴乌,横巴乌、双管巴乌3种,演奏技巧主要有连奏、吐音、波音、滑音等,广为人知的传统乐曲有彝族的《约调》,哈尼族的《串田地》、《傍晚的声音》,苗族的《情调》、《约会》,傣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