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课答谢中书书(59张ppt)课件
正音,正确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①〔交辉〕 〔四时〕 ②〔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欲界之仙都〕 ` ⑥〔与(yù)〕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 了,表现作者对山川喜爱的情感。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晨雾将要消散,猿鸟的鸣叫此起彼伏。 渲染欢欣热闹,增添勃勃生机。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感情? 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主题思想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且略微有惆怅寂寞之感。 此刻,苏轼与张怀民会说些什么呢?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说说描写月的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生字词读音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 重点词语 欣然: 念: 相与: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高兴地 考虑、想到 一起、共同 于是 原来是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只是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整体感知 与苏轼同游承天寺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 研习课文 ?????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件:月色优美,漫步中庭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节 光的传播和反射.ppt
- 第1编-专题2-第2节全国卷高考语文 辨析病句公开课.ppt
- 第1章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ppt
- 第1章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ppt
-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ppt
- 第1节脂肪烃2.ppt
- 第1节-计算机与仪器分析.ppt
- 第1节 汉语拼音.ppt
- 第1讲 密码学基础.ppt
- 第1讲 DSP驱动程序开发-1 2016-3-11.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