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供参习.doc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供参习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 文 详 解: 江苏省盐城中学南校区 李仁甫(224005) 评 价: 江苏省盐城中学南校区 李仁甫(224005)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答案】B 【考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项:shí/zhì mó/mú bō/bō B项:cháo/zhāo dī/tí lǜ/lù C项:zhēn/jiān rú/rú guǎng/kuàng D项:tuān/zhuì huì/wěi kān/kān 【简评】本题不要求拼写,也不给出注音,难度不大,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体现了因义辨音的指导思想。AB项加点的全是同形字,CD项加点的全是异形字,秋色平分,考查全面,富有创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A项:色彩不当。“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贬义。B项:自相矛盾。“安土重迁”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该成语与“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矛盾。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一词多义,该句使用符合前者的意思。D项:用错对象。“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把它用于“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是不合适的。 【简评】从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定语境、复杂内涵、适用对象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类型全面。涉及的四个成语,不偏不怪,难度适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答案】D 【考点】辨析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培养”后面缺少宾语,可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生活习惯(或生活观念)”。C项:搭配不当。“克服特殊气候条件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答案】(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要以直译为主,特别是关键字要咬住,如第(1)句中的“及”、“见”、“亲信”,第(2)句中的“比”、“敕何意于江南??【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考点】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1)颔联具体写的是,吴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