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犯罪客观方面专用课件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又称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 在表现。 (二)特征 1、法定性。由于刑法的规定而具备法定性。 分则条文对主观要件的描述事实上也可能包含了客观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内容是客观事实特征,即客观性。 3、具体性 (1)危害行为(基本要件或叫必备要件) (2)危害结果,(选择要件)如:间接故意杀人/伤害行为,交通肇事罪。 (3)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选择要件) (4)因果关系(非构成要件) 4、多样性 二、研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 (二)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客观标准; (三)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基础; (四)影响正确量刑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即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不完全等同于犯罪行为) (二)特征 1、 从客观方面看,它是人的身体动静。即主体特定性 它必须是一种人的行为(而不是其它事\动物的行为),即可以是人的身体动作,也可以是言辞。 2、 从主观上看,是表现人的意识或者意志的行为,即有意性。 3、从现实看,必须是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即有害性 。 4、从法律上看,必须是为我国刑法所明文禁止的行为 ,即刑事违法性。 (三)排除性危害行为 1、欠缺有意性的行为 ①反射动作 ②睡梦中或精神错乱形态下的举动 ③身体受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仅仅是精神上受强制而实施了或不实施某种行为,是否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需具体分析。) ④不可抗力引起的行为。 2、欠缺有害性的行为 (1)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正当业务行为 (3)执行命令 行为 (4)自力救济行为 (5)经被害人承诺行为 注意:承诺的认知程度;承诺的范围;承诺的法律界限 (6)推定被害人承诺行为 3、欠缺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由于未达到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因而不认为是犯罪行为,或者刑法未将其规定为犯罪。 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属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 A. 甲与王某素有仇隙。一日,甲对王某的朋友江某说:“终有一天,我非杀死王某不可!”B.乙女下夜班时,路遇歹徒薛某持刀抢劫。搏斗过程中,乙女取出口袋中的水果刀将薛某刺死。原来,乙女为防止坏人袭击,口袋中一直放有一把水果刀C.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一次带小孩出去游玩时,丙不负责任,见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伤?D.博物馆保安丁在与入室抢劫的两歹徒搏斗时,被歹徒按倒在某贵重文物上,将该文物压碎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 (二)作为 1、概念 “不当为而为之” ,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危害行为。(作为不能等同于亲手实施) 2、作为的特征 ①外在表现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 ②不是仅指单个的举动,而通常由一系列积极举动组成 ③违反刑法禁止性规定 3、作为的实施方式 (1)利用行为人自身条件的作为。即正犯(直接正犯) 一是利用自己的身体条件; 二是利用自己的自然身份实施的行为; 三是利用自己的法定身份实施的作为。 (2)利用外力条件的作为: 一是利用他人的行为(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把他人作为犯罪工具加以利用从而实行犯罪的行为 成立要件: a.利用的意思 b.利用的行为 类型 a.利用无犯罪故意者的间接正犯(医生指使不知情的护士给患者注射毒药) b.利用无责任能力者的间接正犯(指使幼儿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 c.利用他人合法行为的间接正犯(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实施杀人行为) d.利用被害者的行为的间接正犯(对被害者实行足以抑制的身体强制使之实施犯罪) 二是利用动物的行为; 三是利用物质工具的作为; 四是利用自然力的作为; (三)不作为 1、概念 “当为而不为” ,即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 2、构成要件(构成不作为的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法律上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业务要求履行的义务(消防队员、铁路扳道人员、教师的义务) c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含义: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在危险时,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者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如:汽车司机交通肇事撞伤人,他就有义务立即送被害者去医院的抢救义务,若不履行,则是不作为。 d 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保姆依照劳务合同产生的照顾小孩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五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指导 专练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doc VIP
- TCSAE-功能型无人车 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VIP
- 机械制图与CAD基础习题集第2版包玉梅习题答案.pdf
- FZ_T07037-2024《纺织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计算方法》.pdf VIP
- 《企业财务会计习题与实训(第5版)》课后参考答案1-4章程运木.doc
- 人才素质盘点方案.pptx VIP
- 2023天健校招笔试题型.pdf VIP
-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逐篇过关挖空训练(二)(解析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全国通用).pdf VIP
-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逐篇过关挖空训练(一)(解析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全国通用).pdf VIP
- 天健笔试押题校招.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