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善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研究(论文)
完善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研究
莆田市司法局 余永华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普法阵地和平台,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媒体公益普法传播研究仍然是滞后的。对于非常态时期的公益传播研究以及新媒体公益传播方面的研究,更多是从公益广告层面来关注,远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法律需求。作为普法人之一,希望社会、尤其是理论界,建立起符合现实需要实际的媒体公益普法理论框架,推动社会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一、释意及特点
公益普法传播媒介主要形式包括新闻媒介: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互联网站: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微博、微信及APP应用等。户外广告媒介:立柱、墙体、路杆道旗、候车亭、交通护栏、电子显示屏、灯箱、招贴、条幅、橱窗、建筑工地围挡(围墙)和城市广场等。其他广告媒介:交通工具、固定形式印刷品、投影、楼宇电视、车(船)载电视、候船(车、机)室、影剧院等。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所作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今天需要的是:第一,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第二,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第三,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和态度的工具;第四,一种呈现与阐述社会目标与价值的方法;第五,一个将新闻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以上几条实际上对我们的新闻媒体提出了具体的责任要求,概括地说,即信息传播与舆论监督功能。随着法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对于“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来说,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功能还应加上普及法律常识、保证法律公平正义、推动法治文明进程等。当前,媒体在热点事件报道中尤应承担好普法责任。
二、优势
普法尊宪,不妨从媒体公益普法教育基础做起。现在传媒根据受众需求不同,搞分众传播,实际上就是按照读者的不同需求分类供应。不同的传媒,就是要在公众需求与传播功能中分别找自己的定位。
(一)发挥互联网公益普法的优势。微而有“力”。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刊、广播还是灯箱海报,都不能高时效、跨越地区传播,而只能对某一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产生影响。但任何信息一旦进入网络,不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扩大普法覆盖面,而且费用低廉,可以有效减轻公众因处理法律问题或者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传递信息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媒体虽微而不“薄”,微而有“力”。微而有“情”。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媒体你登我读,你讲我听,你播我看的被动地位这一模式。在网络传播中,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传播的内容,有更大的主动性,能满足人们对特定信息的需求。同时还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和保障,并能得到迅速、及时的反馈,加强了对一些法律问题的讨论。让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微“情”,体查“法”情。微而有“样”。与传统传播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动漫、微信、QQ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这样利用新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可以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参入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平时是无形无声,关键时微而有“样” ①。
(二)发挥电视公益普法的优势。电视法治栏目的形式不断创新,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其普法的示范效应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做好法治类的新闻节目无疑是增强法治宣传效果的一个正确方向。社会新闻法治化、法治新闻社会化成了许多法治类节目提升传播效果的手段。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家常事都可以在法律上找到落脚点,放眼生活小事、阐述法理法规成了电视法治类节目常用的方法。在内容上,赡养与抚养、家庭暴力、婚姻纠纷、青少年犯罪、邻里矛盾、心理疾病等题材具有现实参照性,容易让受众与现实生活相对照,从而起到解惑或者警示的作用。在叙述方式上,电视法治类节目从权威叙事向人文叙事转变,努力去探寻和剖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心路历程、性格成因、成长环境、情感世界、人生际遇、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②。
(三)发挥法治类报纸公益普法的优势。法治类报纸主要表现的以下四个方面:普法效能。它在法律宣传教育方面的龙头作用是其他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它让广大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学法、知法、懂法,从而增强法制观念,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监督效能。通过对违法乱纪、消极腐败等现象进行批评、揭露,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使不法现象得到遏制,这就是法治类报纸的批评监督效能。应该说,具有这种效能的法制类报纸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辅助国家法律强制手段实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任。服务效能。在提供法治信息为公众服务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法治类报纸通常以最新消息、案例通讯、知识问答、法制评论等多种形式来满足广大读者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