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

主 讲: 柳 应 明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该时期台湾文学的发展与创作的概况。掌握白先勇、陈映真、黄春明、琼瑶、古龙、高阳、余光中、郑愁予、姚一苇、梁实秋、琦君等人的创作特色与成就。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20-4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 (一)20年代:发生期 1920年1月“台湾新民会”成立,这标志着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办《台湾青年》(1920年7月) 1921年10月,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 提出普及白话文的任务 白话文的提倡和实践,拉开了新文学运动的序幕 到1926年新文学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创作实绩: 追风(谢春木)1922年发表了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她要往何处去──给苦恼的姊妹们》 1925年12月,张我军出版了台湾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乱都之恋》 赖和(1894~1943) 1926年发表白话小说《斗闹热》、《一杆“秤仔”》 被誉为 “台湾新文学的奶母”“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 开创并确立了台湾现实主义与乡土文学的传统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二)30年代:初步繁荣期 1934年: “台湾文艺联盟” 《台湾文艺》 1935年:杨逵等创办《台湾新文学》 杨逵(1905~1985) :《送报夫》 《模范村》 (三)40年代:艰难中的奋进 “皇民化运动” “乡土文学” 吴浊流(1900~1976) : 《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新文学创作的里程碑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二、50年代的三类文学 反共文学(主流) 怀乡文学、乡土文学、纯情文学 钟理和(1915~1960):《笠山农场》 现代主义文学(三大诗社) 蓝星诗社 “创世纪”诗社 现代诗社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三、6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 1960年《现代文学》杂志的诞生,标志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 主张:“抛弃传统”、“横的移植” 留学生文学兴盛 通俗文学获得很大发展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四、70年代的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通常指的是作家描写家乡生活(主要是农村生活),又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作品。 当代“台湾乡土文学”则指以描写本省城乡生活为内容,具有台湾地区特色的文学。 主要作家:钟理和、钟肇政、吴浊流、叶石涛、陈映真、 王祯和、黄春明等 共同特色: 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拥抱大地,回归传统,关怀现实生活,关注乡土小人物的命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第二节 小说 一、概述 (一)现代派小说 白先勇 陈若曦(《尹县长》) 欧阳子(《魔女》) 王文兴 (《家变》) (二)乡土派小说 陈映真 王祯和 黄春明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二、白先勇的小说 (一)创作分期 1.前期(50年代末—60年代初): 《玉卿嫂》 2.中期(留学美国时期): 《纽约客》 3.成熟期(60年代中期以后): 《台北人》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二)《台北人》 1.主题: “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 ” 2.写的是由大陆去台的“台北人”, 始终身在台北,心在大陆。 从时间上说,他们是怀旧病者; 从空间上说,他们是思乡病者。 3.苍凉感、历史感、无常感。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游园惊梦》(1966): 表现的是今昔盛衰之感、怀旧伤春之情 今:窦夫人(桂枝香)——程参谋——蒋碧月 (赴宴的过程:现实之景) 昔:钱夫人(蓝田玉)——郑参谋——月月红 (意识的流动:心灵之景) 多重叙事视角、意识流手法、互文性表达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三)白先勇小说的特色 1.人物塑造上,多用以形写神手法,以言行打扮写心理;同时运用意识流手法。 2.结构上,将传统的“纵剖面”与西方的“横断面”写法结合起来。 3.多种叙事观点的运用。 4.语言上,把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语言风格有机契合,形成典雅精美、洗练明快的语言特色。 5.风格细腻、含蓄、深沉、优雅。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三、陈映真的小说 (一)创作分期 1.早期(1959—1963): 受现代主义影响,格调阴郁感伤。 2.中期(1964—1974): 由

文档评论(0)

pan_1984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