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机半导体.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半导体

有机半导体在柔性显示器上的应用摘要:腾讯科技 IT报道 IT新闻 《德国制成有机薄膜半导体材料 可做弯曲显示器》2010年03月17日16:26 新华网新华网柏林3月16日电(记者班玮)德国研究人员16日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新的有机分子,可以用来制造高性能有机薄膜半导体。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16日发表公报说,有机薄膜半导体将来有望在计算机等信息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制作可变形弯曲的“柔性显示器”。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相关研究,但此前已研制出的有机薄膜半导体,其性能普遍远远不及传统的硅半导体。 据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分子。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测试证明,这种有机分子具有很强的半导体性能和耐氧化特点,适宜在真空条件下制作电子电路。 德国专家指出,新材料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暴露在空气中20个月后仍能正常工作,而普通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因氧化受损而影响使用。关键词:柔性显示器LEDOLED液晶显示器PLED正文:很多同学应该都看过露天电影吧,挂块大幕布,支好放映机,事后银幕一卷,就可以走人了。这种布质屏幕又轻又薄,电影结束后,只要叠一叠,卷一卷,随便放到一个不碍眼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的图像显示器实在是方便之极。如今,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福,家里的彩电和计算机的显示屏也要鸟枪换炮变软变薄了,不仅能折叠、可卷曲,甚至还能戴在手腕上,穿在身上! 相形之下,虽然现在的彩电和计算机显示器正在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薄,傻大笨粗已经成为过时的代名词。但如果与当年的电影屏幕相比,还是显得十分笨重,先别设想能不能用轻薄如纸来形容它们,单单是想把显示器折叠起来就几乎是天方夜谭了。这种布质屏幕又轻又薄,电影结束后,只要叠一叠,卷一卷,随便放到一个不碍眼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的图像显示器实在是方便之极。然而,随着有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这种设想马上就要变为现实了。用有机发光材料制造的显示器不仅可以变得很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且与当今时尚的液晶显示器(LCD)相比,它还具有亮度高、节能、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仅从发光机理上说,由于液晶自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利用背光,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自身可以发光,OLED显示器注定要比液晶显示器节省能源。 此外,就是与发光二极管(LED)相比,OLED也有很多优势。有机发光材料不需要制备成晶体,因此,其生产和制造过程相对简单和容易。它们可以制成极薄的单层,由于不同有机发光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只要把它们组合到基板上,就可以获得完美画质。同时,由于它们对基板的要求不高,诸如便宜的玻璃、柔软的塑料以及金属片等均可作为它的基板。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大型彩电、电脑显示器都可以卷起来塞在房间的某个角落。当塑料军用地图打开后,已不再是简单的线条,不再是静态的图纸一张,而是活生生的战场实况;而士兵用的电脑迷彩服能像变色龙一样,随着藏身处所的不同配置与周围环境相同的图案;甚至把电脑戴在手腕上或缝在衣服上也不会令人生出奇怪的感觉。(图片来源与网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历程——意外发现催生新技术要追溯OLED的研发历程,先从半导体说起。 1947年,人类首先开发出晶体管;1962年,哈隆亚克发明了LED。在商业上,它们最初应用在计算器和手表上,早期计算机的小红灯就是由它们制成,后来很快应用到交通信号灯。LED可以产生激光,光纤通信就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相结合的产物,现在极为普遍的CD和DVD都与它密切相关。自从1990年开发出蓝光LED之后,摩天大楼以及广场上开始出现蔚为壮观的大屏幕彩色电视墙,它们是由数十万个LED芯片所组成的。不过,要想将LED应用到掌上电脑或笔记本计算机上却并不实际。 两种半导体我们应该已经很熟悉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简单地说,若将电子添加到P型材料,则电子在遇到空穴后就可能掉到较低的能带上,放出能量与能隙相同的光子,其波长取决于发光材料的能隙大小,这就是半导体的发光原理。提到OLED技术的研究,就不得不提邓青云博士。他出生在香港,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1975年加入柯达公司罗切斯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科学新发现大都是从一些出人意外的小事件开始, OLED的发现也不例外。1979年的一天晚上,邓青云博士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自己把东西忘在了实验室里。等他回到实验室后,竟发现一块做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在黑暗中闪闪发光!这个意外惊喜为OLED的诞生拉开了序幕。邓青云与同事范斯莱克认识到,如果能发现P型有机分子和N型有机分子,在两者的接触面就会产生类似晶体LED一样的发光现象。另外,他们还需要一种能够束缚电子的材料,易于载流子注入,而光线传播还需要接触面具有透明性能。幸运的是,广泛使用的氧化铟锡恰恰是透明导电材料,非常适合做P型接触材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