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仪器分析讲义

目 录 ============================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第九章 生态监测技术 第十章 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 概 述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使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生物、生态、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检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发展趋势随时可知。 如城市的空气质量,长江流域的水质质量,三峡流域的水质质量,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化学指标的测定:应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对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内的化学污染物进行污染水平的测定。 ②物理指标的测定:应用物理计量技术对能量污染的监测: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等。 ③生物、生态系统的监测:应用生物计量技术监测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物畸形变种、受害征候及生态系统的变化。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目的: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①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②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 ③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④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 ⑤巩固检测队伍,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⑥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⑦坚持科技领先,做好监测科研,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性: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环境监测网络,理顺环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摸清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变化特征及排放规律,掌握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做到针对性要消除监测与管理脱节现象。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数据头脑,而且要有管理头脑,还要努力开拓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网络。环境监测站应具有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能力和说清污染来龙去脉的能力。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前者取决于监测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后者取决于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防止重监测数据,轻调查材料,说不清环境污染史;重自然环境要素,轻社会环境要素,看不清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重监测结果,轻环境效益,提不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三者缺一不可。 §2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2.1监测内容 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⑴空气污染监测 ⑵水质污染监测 ⑶土壤固弃物监测 ⑷生物监测:生物体内有害物的检测,生物群落种群的变化监测。 ⑸生态检测: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包括生物监测和地球物理化学监测。生态检测是比生物监测更复杂、更综合的一种监测技术,是利用生命系统(无论哪一层次)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技术。 ⑹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电测辐射、放射性等。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⑴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毒性、扩散性、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对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 ⑵需要监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检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 ⑶监测结果所获得的数据,要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如结果无标准可比,又不了解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影响,将会使监测结果陷入盲目性。 2.2 环境监测的类型 2.2.1 监视性监测 常规或例行监测,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是监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