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能量的单位和来源 1. 能量单位 ① 焦耳(joule,J):1J相当于1牛顿的力使1kg的物质移动1m所消耗的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焦耳(kJ)。 ② 卡(cal):1cal是使1g纯水由15°C升到16°C所需要的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卡(kcal)。 ③ 单位换算:1kcal=4.184kJ 2. 能量来源 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乙醇也可以产生能量。 3. 能量系数 是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碳水化合物 16.7kJ (4kcal)/g 脂肪 37.7kJ (9kcal)/g 蛋白质 16.7kJ (4kcal)/g 二、能量代谢和平衡 人体摄入的能量主要用于满足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消耗的能量需要。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需额外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能量。 孕妇需增加子宫、胎盘、胎儿、乳房和体脂储备所需能量。 乳母需增加合成分泌乳汁所需能量。 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目的在于研究能量平衡。 能量摄入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耗自身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导致体力下降,体重减轻,发育迟缓,死亡。 能量摄入过剩,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导致肥胖。 因此,能量的摄入应与需要平衡。 1. 能量推荐摄入量(RNI) ① 成年,轻活动,男性 2400 (kcal/d) 女性 2100 (kcal/d) ② 50岁起,年龄增长,能量摄入递减。 ③ 孕妇+200kcal/d;乳母+500kcal/d。 2. 三大生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 蛋白质 10%~12% 脂肪 20%~30% 碳水化合物 55%~65% * * 八、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畜、禽、鱼、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豆类、谷类)中。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但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 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我国膳食谷类蛋白为主。 大豆蛋白质量好,利用率高。 应注意膳食中蛋白质互补! 第二节 脂类(lipids)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共同特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一、脂类的分类和功能 1.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 脂类 类脂 磷脂 (phospholipids) 固醇类 (sterols) 2. 功能 ① 提供能量:1克食物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7.7kJ (9kcal) 的能量。 ② 构成人体成分:中性脂肪占体重的10%~20%,构成体脂肪组织,其含量可因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而变化,被称为动脂。类脂占总脂量的1~5%,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其含量稳定,不受机体活动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被称为定脂。 ③ 维持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热保温。 ④ 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⑤ 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⑥ 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⑦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A、D、E、K)。 ⑧ 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胆汁、性激素、肾上腺素、维生素D等)。 ⑨ 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产生肠胃抑素,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⑩ 改善食物感官性状: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 1. 脂肪 小肠:胆汁乳化脂肪,脂肪酶(胰腺)将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脂。 小肠粘膜细胞: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直接入血。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 2. 磷脂同甘油三酯。 3. 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进入淋巴系统。 三、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1. 脂肪酸 ① 概念:是分子由1~30个碳原子的链烃和羧基(COOH)组成的脂族羧酸。是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 ② 分类 ⅰ按碳链长度: 长链脂肪酸 (>14C) 中链脂肪酸 (6~12C) 短链脂肪酸 (<5C) ⅱ按饱和程度: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ⅲ按双键位置: 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n为第一个双键距甲基端的位置) 2.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①概念 必需脂肪酸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