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谈创业心得体会.docVIP

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谈创业心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谈创业心得体会

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谈创业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谈创业心得体会 走出大山闯天地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华,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畅谈创办企业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内心十分激动。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和帮助过****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成长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找文章到xx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我是一名山里娃,1994年我走出深山到外地闯荡并回乡创业,先后由销售胶塑电器开关,到创办胶塑电器开关生产企业,创办****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xx年,我创办的**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实现总产值达20xx多万元,利税150多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0多人,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68年,我出生在城上乡城上村委会的山背村,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山村。1984年初中毕业后,我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农闲时跟着别人学木匠,年复一年,就这样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带着梦想到沿海打工赚钱的山民们越来越多。一年的春节,同村一位外出打工的堂兄回来,听他讲述外面的精彩世界和发展变化后,我陷入了沉思。难道自己就这样默默地守在大山里一辈子受穷?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年轻气盛的我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1994年5月,我跟着几位在外打工的朋友来到了浙江温州打工。那时的温州正是全民创业、全民经商的时代,家家户户办企业、跑市场,置身其中,就像看电影镜头,目不暇接。一边打工,我一边想,他们的企业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一个月后,我萌发了回乡办厂的念头。回家后,我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当时市场较好的胶塑电器开关上。1994年7月,在城上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从信用社贷款1.5万,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家胶塑电器小型企业,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走出山门,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我家所在的小村子,离城上乡政府有1.5公里。当时的城上乡到县城还是砂子路,坐班车一趟要花三个多小时。当时我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吉安,每次为赶上城上到新干县城的第一班车,我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用板车将产品拖运到城上街,然后再将每箱70多斤的开关搬到客车顶上,一路颠簸到县城后,又要立即将产品御下、再搬运到新干到吉安的客车顶上,等到达吉安时,已是中午12点钟左右,赶快联系货主、交货。然后随便买点吃的就算早餐、中餐一起吃了,有时班车晚点连吃东西的时间都没有,就饿着肚子,赶快到车站坐班车回新干,因为要赶新干县城至城上每天下午最晚4:00开的那班车,有时没有赶上最后那班车,就只好站在路边等货车,搭人家的便车回去,等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虽然自己吃了这么多苦,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产品品种单一,再加上交通不便,成本高,几个月下来,企业没有赚到钱,到1994年年底,企业无奈关闭停产。关闭停产期间,我日夜思索,下一步我该怎么办?是放弃办厂,继续种田守穷,还是重整旗鼓,从头重来?在徬徨、犹豫、苦闷阶段,是城上乡政府和城上乡信用社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鼓励我重新把企业办起来。1995年2月,我又在城上乡信用社贷款2万元,重新进行生产,并改进了生产品种,将自己生产的胶塑开关起了个牌子叫“振兴牌”。第一货生产出来以后,我晚上请人用板车拖运到七琴,然后坐着七琴到南昌的大货车的车厢里,天亮时赶到南昌。在南昌的万寿宫遇到一个搞批发的张老板,同意我将产品放在他那里代销,看能否卖得出去,等卖出货后再结帐。当时,我们全村没有一部电话,我留下了一个详细地址后就回来了。等半个月之后,我到乡邮政局打电话给张老板时,他高兴地对我说:你的产品已卖出去了,你赶快运货来。从此,我的产品在南昌市场打开销路。但从这件事中,我深刻认识到,信息闭塞,就会错失机会。于是我决定装电话。当时装一部电话的初装费是3000元,而且材料另外计费。为节约成本,我和弟弟自己动手,在村民的帮助下,花了一个星期时间,自己挖坑,栽了18根电线杆,架通了全村第一部电话。从此,我就能及时和一些老板取得联系,准时发货,企业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但随着销往外面的产品的逐渐增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时一次就要发送七八百 1 2 下一页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