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粉虱类及其综合防治
云乎?雾乎?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 北京 1976年夏末秋初,温室白粉虱在北京首次大暴发,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河北 白粉虱成虫肆虐廊坊任丘 规模之大实属历史罕见,成团白粉虱成虫乱飞乱撞。( 200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天津 空中飘着‘白粉虱’,市民发现走路迎面飘来很多白色粉层。( 2000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广东 2000年是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每片冬瓜叶片上粉虱成虫多达1500头。 两种粉虱的更替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烟粉虱 Bemisia tobacci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Greenhouse Whitefly 烟粉虱A型 Bemisia tobacci Tobacco whitefly 烟粉虱B型(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Silverleaf whitefly Tobacco Whitefly 纹翅粉虱Trialeurodes abutilonea (Haldeman) Bandedwinged Whitefly 简介 Common name: whitefly 分类地位:同翅目,粉虱科 虫态特征 成虫:体小,体长1mm左右,善飞。翅白色,俗称小白蛾子。 卵:通常椭圆形,散产或成圆圈状。 1龄若虫:具爬行能力,又称小爬虫。 2-4龄初若虫: 足退化,成为固定取食的不动虫态,身体扁平,紧贴植物叶面。触角退化仅余一节。 蛹:4 龄若虫的中、后期。身体增厚,体背或体侧着生蜡丝,停止取食,出现红眼及黄色体节。蛹壳的结构是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 各种态特征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成虫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卵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蛹 温室白粉虱 蛋糕状 周缘直立蜡丝 两种粉虱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区别 1、烟粉虱的寄主范围更广 对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造成严重为害,而白粉虱基本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2、烟粉虱传毒能力强 据报道 能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多种病毒病,而未见白粉虱传毒的报道。 3、烟粉虱的适应性更强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应沙漠性气候,能忍受400C以上高温。 起源与分布 首次报道于1889年,在西腊的烟草上发现,命名为烟粉虱。 起源:起源于亚热带、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 分布:20世纪后期随人类调运花卉及苗木向世界各地扩散。现基本成为全球性的苗木和花卉主要危险性害虫。 虫源问题 本地虫源 20世纪40年代华南已有烟粉虱的记载,但不是主要害虫。 外来虫源(多数人同意) 外来的新出现的‘生物型’逐年增长所至。 生物型问题 由于形态的变异性,产生了许多同物异名,1978年同物异名达到22种。如烟粉虱、棉粉虱和甘薯粉虱。 根据烟粉虱对寄主的范围、寄主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植物病毒病传播能力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生物型,其中以A、B型常见。 关于B型烟粉虱 由于B型烟粉虱在形态、生物学和为害等方面的特性,很多学者将B型定为另一新种——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 。 B型烟粉虱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后,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严重为害,在花卉、苗木、蔬菜、棉花等作物上基本取代了A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 1889年至1985年,全世界关于烟粉虱的研究论文约830篇,自B型烟粉虱出现后(1985—1998),烟粉虱的研究论文猛增到3150篇。 烟粉虱B型与A型的区别 B型烟粉虱蛹上缺少第四前亚缘毛。 B型能在西葫芦上引起银叶病,一品红、南瓜、青花菜白茎,而A型不能。 B型粉虱比A型有更广泛的寄主植物。 B型比A型取食更多的植物汁液,分泌更多的蜜露,传毒能力更强。 B型比A型产卵更多。 成虫 成虫个体比烟粉虱小。 虫体淡黄色到白色,前翅脉无分叉,左右翅合拢成屋脊状。 卵 卵多不规则散产,少数成圈状产在叶背面(少数时正面)。卵有光泽,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卵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表皮裂缝中,卵柄起导入精子和获取水分的作用。新产卵黄白色,近孵化时颜色变深。 1龄若虫 一龄若虫淡绿至黄色,椭圆形,长0.27mm,宽0.14mm。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有三对足和触角,能作短距离爬行,在孵化时身体半弯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 2-4龄若虫 2-4龄若虫的足退化,成为固定取食的不动虫态。若虫分泌蜡质于身体的边缘以帮助其固定于植物叶表面。若虫扁平,椭圆形,体黄色。 蛹期 4 龄若虫的中、后期。身体增厚,体背或体侧着生蜡丝,停止取食,出现红眼及黄色体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