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

九阴真经之课程篇 一、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二、课程教育的形态的分类: 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智、体、美、劳等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课程。 4、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形课程和隐性课程。 6、还有人提出悬置课程的概念。 三、理想课程: 四、幼儿园课程概述:定义,形态与结构,性质与特点,要素: 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形态与结构: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隐形课程特点十分突出。 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二)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生活性和直接经验型 5、潜在性 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课程理念: 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 ←-----------→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课程目标:过程取向←-----------→结果取向 课程内容: 儿童经验←-----------→知识逻辑 课程实施: 教育方法:启发、诱导←----------→传递、灌输 教育形式:个别、小组←----------→小组、集体 课程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 五、课程开发的两种模式: (一)目标模式: 1、代表人物:泰勒 2、涵义: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指导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4、对目标模式的评价 1、确定VS偶然 ——怎样看待课堂内生成的内容? 2、分解VS整合 ——怎样看待儿童的学习? 3、外显VS内隐 ——怎样评价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5、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可取之处: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 (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 (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 (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缺陷: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课程目标强调细化,与学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4)课程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 过程模式: 1、代表人物:斯坦豪斯 2、涵义: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 3、过程模式的特点: (1)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3)教师应当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研究者,在课程评价中,教师应是诊断者 (4)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5)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标”或“总目的”。 4、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可取之处: (1)强调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 (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 (3)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缺陷: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 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3)容易造成完全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倾向 (4)可能会造成知识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萎缩。 六、学科设计 诞生于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以内容的内在组织形式为依据 科目中心和学科中心的区别: 学科中心强调系统的、学术化的、结构化的知识。 科目中心的知识可能是事实知识、缺少内在联系的知识为主,如家政、驾驶培训等领域,如强调各种生物事实的生物学等。 学习者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为中心设计课程。 比较学习者中心设计与学科中心设计 第一,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