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国标供参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帽国标供参习

1.引用标准 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 2812 安全帽试验方法 2.规格要求 .1垂直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25-50MM之间。   2.2水平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5-20MM之间。   2.3佩戴高度: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80-90MM之间。   2.4帽箍尺寸:分下列三个号码   小号:51-56CM   中号:57-60CM   大号:61-64CM   2.5重量:一顶完整的安全帽,重量应尽可能减轻,不应超过400G。   2.6帽沿尺寸:最小10MM,最大35MM。帽沿倾斜度以20°-60°为宜。   2.7通气孔:安全帽两侧可设通气孔。   2.8帽舌:最小10MM,最大55MM。   2.9颜色:安全帽的颜色一般以浅色或醒目的颜色为宜,如白色、浅黄色等。 3.技术性能要求 .1基本要求:   3.1.1冲击吸收性能:用三顶安全帽分别在50±2℃(矿井下用安全帽40℃)、-10±2℃及浸水三种情况下处理,然后用5KG钢锤自1M高度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均不应超过500KG。   3.1.2耐穿透性能:根据安全帽的材质选用50±2℃、-10±2℃及浸水三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处理,然后用3KG钢锥自1M高度落下进行试验,钢锥不应与头模接触。   3.2其他要求(根据需要增加的要求):   3.2.1耐低温性能:凡低于-10℃安全帽的冲击吸收性能与耐穿透性能要符合3.1.1和3.1.2款的要求。   3.2.2耐燃烧性能:用GB2812-81《安全帽试验方法》规定的火焰和方法燃烧安全帽10秒钟,移开火焰后,帽壳火焰在5秒钟内应能自灭。   3.2.3电绝缘性能:交流1200V耐压试验1分钟,泄漏电流不应超过1.2mA。   3.2.4侧向刚性:用GB2812-81规定的方法给安全帽横向加43kg压力,帽壳最大变形不应超过40mm,卸载后变形不应超过15mm。 4.标记要求 .1每顶安全帽上都应有以下三项永久性标记:   a.制造厂名称及商标、型号;   b.制造年、月;   c.许可证编号。   4.2具有其他性能的安全帽应按下述规定在帽子上做出标记:   a.符合3.2.1耐低温性能的安全帽,做出低温温度标记,如“-20℃”、“-30℃”字样;   b.符合3.2.2耐燃烧性能要求的安全帽,在帽上做出“R”标记;   c.符合3.2.3电绝缘性能要求的安全帽,在帽上做出“D”的标记;   d.符合3.2.4侧向刚性要求的安全帽,在帽上做出“CG”标记。 5.安全帽检验规则 .1安全帽,必须经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按标准进行鉴定,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5.2每个安全帽出厂时,必须有检验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以1000~20000顶为一批。   5.3安全帽在按GB2812~81规定批量抽验时,如不合格,应再取双倍产品复验。复验后仍有一项不合格者,则该批安全帽为不合格。   5.4国家指定的技术检验部门,有权直接对产品进行不定期技术性能检验。对于不按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技术性能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有权提出警告或吊销生产许可证。   5.5生产许可证每两年更换一次。 6.重量 a. 小沿、卷边安全帽不超过430g(不包括附件);   b. 大沿安全帽不超过460g(不包括附件);   c. 防寒帽不超过690g(不包括附件)。 7.术语 3.1 安全帽   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由帽壳、帽衬、下颏带、后箍等组成。   3.1.1 帽壳   安全帽的帽壳包括帽舌、帽沿、顶筋、透气孔、插座、栓衬带孔及下颏带挂座等。   a. 帽舌:帽壳前部伸出的部分;   b. 帽沿:帽壳除帽舌外周围伸出的部分;   c. 顶筋:用来增强帽壳顶部强度的部分;   d. 透气孔:帽壳上开的气孔;   e. 插座:帽壳与帽衬及附件连接的插入结构;   f. 连接孔:连接帽衬和帽壳的开孔。   3.1.2 帽衬: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包括帽箍顶带、护带、托带、吸汗带、衬垫及栓绳等。   a. 帽箍:绕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带圈;   b. 托带:与头顶部直接接触的带子;   c. 护带:托带上面另加的一层不接触头顶的带子,起缓冲作用;   d. 栓绳(带):连接托带和护带、帽衬和帽壳的绳(带);   e. 吸汗带:包裹在帽箍外面的带状吸汗材料;   f. 衬垫:帽箍和帽壳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垫;   g. 后箍:在帽箍后部加有可调节的箍;   h. 帽衬接头:连接帽衬和帽壳的接头。   3.1.3 下颏带:系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