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动XX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XX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7月25日,对于**省**市**区**镇**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一天。早上不到6点半,79岁的李秀英老人就敲开了她家的大门。说是敲,实际上**家的大门早已敞开,李秀英轻轻推一下就进来了。因为走得急,李秀英显得有点气喘吁吁。她是来打吊瓶的。李秀英有冠心病好多年了,每年的冬天就会来打几天吊瓶。**麻利的为她测量了血压,然后开方兑药。“山里人穷,没有钱去住院,只能在这里拿药打针。”“大娘,到客厅去吧,那屋暖和。”李秀英坐到大沙发上,打吊瓶的架子是用一根酸枣树枝绑在椅子背上做的。“冬天山里冷,诊疗室里又没钱生火,所以就让打吊瓶的人到俺家客厅里。”“今天还有东桃花泉村、西桃花泉村的两位病人等着去打针。”说话间,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喂,是我。感冒了?发烧39度?好,我马上过去看看。”**搁下电话,就去准备药品了。“每天都是这样,全身心的围着病号转,吃饭也不按时。”**的丈夫张东槐看到她要出去,知道拦也拦不住,话语中带着埋怨和无奈。
雪后初霁的山峦莽莽,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一手提着药箱,一手拄着木棍。她的家在村南头,要去的病人家在村北头,有三四百米远。泥泞的小路,有的被积雪覆盖,有的显露出泥水。**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你的腿咋啦?走路看起来一瘸一拐的。”笔者问。“没事,右脚背里有一个断针头在里面,一不小心就会疼。”**乐观的说。她告诉我们,**村地处偏僻,离**镇卫生院有30多里路,且又不通公共汽车。村民有病就全靠她治疗。“周围俺这3个村,就俺这一名医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早上饭吃到八九点,中午饭吃到三四点,晚上饭吃到十拉点,是常有的事。一天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正是这长久的劳累,使**患上了甲亢、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有病却不能休息,那么多病人等着她去看呢。为了尽最大努力给病人提供方便,她上午在本村看病,下午出诊到3公里外的东桃花泉村和西桃花泉村。有时光输液的药物就有30多斤重,她就缝制了两个布书包,一前一后的挂在身上。每天步行都在40多里路,每年磨烂的鞋子就有四五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背包医生”。
44年来,她就这样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进生病的村民家中,使村民有了希望。
说起学医,**心中不免有些酸楚。全家兄弟姊妹6人,8岁时,父亲患上了胃癌。请医生看病时,还要伺候好饭菜。母亲要照顾父亲,9岁时她就学会了摊煎饼,伺候医生。那时,她就按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看病,不吃百姓一口饭。16岁时,**初中毕业后到乡卫生院学习针灸和接生,从此,乡村医生这一称号一直伴随着她。“我干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吃病人的一口饭,病人随叫随到。”她所在的林峪村是个山区搬迁村,3公里外还有东桃花泉、西桃花泉村,3个村总人口只有200多人,且全都是老年人。“人不多,病不少。几乎每个人都有病,家家户户都去过。谁家的炕头朝哪,叫啥名字,都说的过来。”从年轻时,走到现在,腿脚也不如以前灵便。家里两个儿子,工作结婚都需要钱,自行车也买不起。20xx年春天买上了自行车,刚学会不长时间,雨天骑车去东桃花泉村出诊,一不小心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在床上一趟就是40多天。躺在床上还得看病,她在床上开方配药,由丈夫将药送到床前,病人来到跟前打针。有些病人不忍心,说你这个样子,还给俺们治病,心里不安哪。骨折治好后,留下了后遗症,再也不能骑自行车了。去年8月16日晚上9点30分,她接到西桃花泉村村民朱秀良家属的电话,说朱秀良高烧40多度,要她马上过去治疗。**二话没说,马上准备药物,背上就出发。当时,天上下着小雨,她一手撑伞,一手拿着手电筒,急匆匆的向3公里外的西桃花泉村赶去。在村头爬坡时,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中,包中的注射针头刺破鞋帮,从右脚的脚面上扎进去,折断在里面。她浑身疼痛,爬不起来,呼喊救命,也没有人听见。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恰巧有一村民下班回来路过,才将她从地上扶起来。浑身湿透的**硬撑着身体,在这位村民的帮助下,到病人家中打上了针,才返回家中。由于针头很深,去过几次医院,也没能手术取出,现仍留在脚里,走路时一瘸一拐,不时地感到疼痛。
1月25日这天上午在本村看完病后,下午要到东桃花泉村和西桃花泉村出诊,为病人输液打针。她将病人用的药物仔细清点好,带上血压计、碘伏等辅助治疗设施,同时又带上一些常用药品。中午12点简单的吃完饭后,背起了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向东桃花泉村赶去。“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寂寞无聊。但一想到病人,脚下就会加快了许多。”40分钟后,终于来到了东桃花泉村,不论是在房前晒太阳的,还是走在路上的,见了**都热情地打着招呼。碰到一些看过病的病人,**主动询问病情,嘱咐上几句。最后七拐八拐,才赶到朱秀忠家。未到家门口,就看到朱秀忠迎了出来,赶忙接过**手中的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