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

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 下面是我们网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供大家参阅! 一次少年时代的选择,一份痴心不改的工作,一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默默奉献……47年来,他始终默默奉献在xxxx县偏远山区医疗卫生工作的第一线,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管白天黑夜,也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总是背着药箱,风雨无阻地行走在乡村小路上,不辞劳苦为乡亲送医送药,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全心全意守护着xxxx村20个自然村4000多名村民的健康。47年来,他背坏了20多个药箱,骑坏了10多辆自行车,磨坏了300多双鞋。他就是被xxxx县双柳树镇xxxx村乡亲们誉为“行走在乡野上的两轮‘120’”的“赤脚医生”xxxx。 47年来,xxxx村的每条山路的形状、每户村民的位置、每个村民的容貌,都深深装进xxxx的脑海,宛如一幅活地图;哪家有病人、谁家孩子什么时候接种疫苗,他心里都有一本账,清清楚楚。而走过多少山路、开过多少处方、治过多少病人,xxxx已经记不清了。 “乡亲们的信任,是我一生行医最大的动力” “我是农民出身,能当上医生非常光荣。乡亲们的信任,是我一生行医最大的动力!”今年69岁的xxxx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xxxx人。20世纪60年代,当地公社要培养一名赤脚医生,他作为“思想好、品质好、劳动好”的先进青年,经村民们推荐赴xxxx卫校学医。 xxxx非常感激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决心当好村民健康的“守护神”。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白天上课,他仔细听、认真记;半夜三更,他挑灯夜战,刻苦自学。平时,他虚心向老师请教,积极主动参加临床实践学习。 xxxx6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行医执照以及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回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以前我们xxxx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得很,村民得了病治不了,去县、镇上又治不起,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我开诊所,为的就是用自己的所长去帮助有需要的人。”xxxx说,每当他看见原本病恹恹的村民,经他医治后又生龙活虎地下地干活了,心里就会充满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 他在日常诊疗中学,学中治疗,不仅自掏腰包买来了大量医学书籍,利用空余时间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还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县卫生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虚心向同行内老专家请教。他学中西医、学内外科、学中草药、学针灸治病……通过多年勤奋自学和理论联系实际,他救死扶伤的本领获得迅速提高。如今的xxxx不但精通内科、中医外科,还熟悉儿科、五官科等,对国学中医尤为擅长。 病人健康高于一切 几十年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善良的xxxx不忍心看到任何一个乡亲遭受病痛折磨,在他心里,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平时只要有人求救,无论是风霜雨雪,他背起药箱就出发。 “救人如救火,自打干上这个村医,出诊箱时刻放在我身边,几十年来,我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但我不后悔。”在xxxx的记忆里,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被村民叫醒。为能及时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多年来,xxxx的手机一直24小时开机。此外,他还经常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光这一项花费就得几十元。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xxxx通常24小时把出诊箱放在身边,晚上睡觉前都把应急药品、听诊器等挂在枕边,检修好自行车,随时做好出诊的准备。 有时,夜里遇到紧急情况,xxxx拿上医药箱就走,常常来不及换鞋。“曾医生,您快来吧,我家小孩发高烧一直抽搐,快不行了……”去年冬天的一天夜里,当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后,xxxx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他起身准备好药品,骑上自行车直奔村民家中,给孩子打针,待孩子病情平稳后,他才离开,此时已是凌晨三点。出门后,一个寒战让他感觉到深夜是如此的冷,这才发现自己出门连鞋都没来得及换,穿着拖鞋就出来了。 几十年来,xxxx不仅救治病人,还承担着整个xxxx村4000多人的公共卫生、传染病监测、慢性病督导、计划免疫、妇女保健等任务。他时常走村串户,向乡亲们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为他们把脉看病,送医送药,还为乡亲们建立了一套健康档案,整天忙得像个陀螺,连大年初一也没有闲过,更谈不上节假日。去年的一天,xxxx得了重感冒,他一边给自己打点滴一边为患者看病。妻子看到心疼得直抹眼泪,劝他停诊一天,好好休息,病好后再工作。但看到村卫生室那么多病人和他们期待的眼神,xxxx咬咬牙,硬挺着不适,照常为村民看病。 47年来,xxxx走遍了xxxx村20个村民组的每一个角落,《村民病情记事》写了上百本。全村4000多口人,谁的身体情况怎么样,体质如何,xxxx完全“门儿清”。由于村民健康情况摸得透,他与病魔“周旋”诊疗效果特别好。 一心为病人着想让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最大限度地用便宜、简单而且有效的技术、手段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