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冬季风场特征模态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东亚冬季风场特征模态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黄先香1 , 炎利军1 , 施 能2
(1.佛山市气象局,广东 佛山 528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摘 要
将NCEP/NCAR 1951/1952~2003/2004年东亚冬季1000hPa风场进行向量EOF分解,研究其第一特征模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EOF1时间系数能够很好地刻画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变化。强(弱)EOF1时间系数时,冬季我国气候冷、干(暖、湿),次年春季东北及河套等地区的温度明显偏低(高);次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明显偏少(多),华北和华南降水则偏多(少),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温度偏高(低),华南及西南地区夏季则温度偏低(高)。
关 键 词:向量EOF分解;东亚冬季风;1000hPa;气候
1 引 言
东亚冬季风作为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一直是天气气候研究的重点。东亚冬季风活动不仅对冬季东亚地区的温度、降水有直接的作用,也会对后期天气气候产生影响。王绍武对影响旱涝的前期因子作了归纳,指出许多预报因子与夏季降水相隔半年左右,即所谓隔季相关[1]。孙淑清等[2-3],施能等[4]进一步研究了冬季风异常与环流的隔季相关。邹力等[5],李崇银[6]研究了东亚冬季风活动与El Nino事件的联系,指出东亚地区频繁的冷空气活动对El Nino事件有激发作用。目前,已有多种表示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方法,如:采用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7,8],东亚500hPa高度场[9],850hPa平均风速[10]或1000hPa的经向风特征[11],等。但是,真正用风场特征特征的还U、V分量分别进行,解释EOF分解EOF分解技术气象上虽然已经有应用hPa的U、Vo×2.5o。
本文以12月、次年1月和2月的三个月平均代表当年冬季。对区域为(10~60oN,70~160oE)的冬季1000hPa风场先作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向量的EOF分解。本文计算的这个范围比用SLP计算东亚季风强度[7,8]的范围明显大,比目前定义与计算冬季风强度的其它方法等[9-11]所选范围也大。范围内有780个格点,即m =780 ;冬季风场的时段为1951/1952~2003/2004年,即n=53 a 。
向量风场的自然正交展开方法首先需要构建资料矩阵。
(1)
的前行是个空间点在个时间点的东西向风,而后行则对应南北向风。下面的计算方法与经典的标量场EOF展开相同:
(2)
A是阶对称矩阵,有个特征值及个特征向量,每一个特征向量是维。
(3)
时间系数矩阵为
(4)
特征风场可以从特征向量场中得到。如:第一特征向量是一个维的列向量,它的前个元素对应个空间点的(东西风),后个元素对应个空间点的(南北风)。将它们叠加在一起,由此得到个空间点的向量风场,组成风场的特征向量场。
将得到的EOF1时间系数序列作标准化处理,定义为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如表1)。
年 份 东 亚 冬 季 风 强 度 指 数 1951-1961
1962-1972
1973-1983
1984-1994
1995-2003 0.47
2.38
0.61
-0.11
0.38 1.38
0.67
-0.06
0.66
-0.54 0.01
0.56
-0.38
-0.69
-1.51 1.56
-0.14
0.76
-0.87
-0.52 1.80
0.37
-0.10
-1.43
0.16 1.85
1.15
-1.53
-1.38
-1.07 0.09
-1.33
-0.15
-0.11
-0.51 -0.18
-0.19
1.27
-1.12
-0.74 0.52
-0.35
-0.22
-1.00
-0.38 1.31
-1.38
-0.86
-0.56
2.09
-1.76
1.15
-0.02
注:黑体表示指数≥+1.0,下划线表示指数≤-1.0。
文献[8]曾用海平面纬向的海陆气压差标准化序列来表征东亚冬季风强度。本文把该指数延长到2003年冬,比较1951/1952~2003/2004年该指数与本文所定义的冬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发现两者所反映的冬季风年际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高达0.71,远远超过0.01显著性水平。两种指数均得出1962,1961,1956,1980,1983,1967为强冬季风年(指数≥1.0);1972,1978,19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现代家政基础》 项目六 现代家庭安全.pptx
-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选必3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ppt VIP
-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doc VIP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精校打印) .pdf VIP
- 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车间环氧乙烷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 VIP
- 食堂食材配送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docx VIP
- 德力西850W交流角磨机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数学试卷.docx VIP
- 【完整升级版】电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