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2、婚俗的变迁 (1)变迁的推动力量: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 (2)婚姻观念的变迁: 自由结婚 (3)新式婚礼 婚礼的演变 清末民初的 结婚照。 “五四”运动 前,中国人结婚崇 尚红色。 40年代前后 白色婚纱礼服已 经成为一种风气。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史变迁(图) ●第一次婚姻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父母之命 婚姻:旧式 ●第二次婚姻 (1902年元旦,蔡元培迎娶黄仲玉 ) 一幅画结缘作画人 他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就是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第三次婚姻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迎娶周峻 ) 相差24岁的师生恋 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 蔡元培与周峻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塑像 “毛泽东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 2 3 4 葬礼(funeral rites)   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洞葬、树葬、悬棺葬、壁橱葬、食葬等多种形式。 直系亲属披麻带孝, 在死者的坟前行跪拜礼。 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来驱 鬼“哭丧棒”。 给死者焚烧纸钱。 丧礼的演变 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国葬和追悼会。 丧礼的演变 3、丧葬礼俗的变迁 厚葬 简洁、文明 邓小平同志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丰厚遗产。 见面礼 婚礼 葬礼 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幸福婚姻 厚葬 文明、卫生、简洁 礼仪风俗 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 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材料三、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主工商业产生并曲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四、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 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六、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促进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先进中国人及政府推动 3、中国社会自身变革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4、政治运动的推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5、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七、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发展; 2、各地间存在严重不平衡; 3、随着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而不断加深。 4、中国社会生活虽变化,但始终保持着 民族特色。 八、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1、促进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2、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课堂达标: 1、下列对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服饰改革的潮流首先从政府官员开始??? B.清政府始终反对进行服饰改革 C.民国期间新服饰逐渐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D.中国近代服饰逐渐被西化 C 2、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 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 A.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D 课堂达标: 3、从下列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 ①服饰的变化?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