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项目名称: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项目负责人: 曹建华 项目来源: 国土资源部科技司 主要完成人: 章 程、裴建国、谢运球、 夏日元、张美良 项目编号: 2000208 负责单位: 岩溶地质研究所 起止时间: 2000年7月-2003年6月 参加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岩溶生态系统是岩溶学科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岩溶生态系统”被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其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迁移都带有岩溶环境的“烙印”。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是全球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三大区之一(欧洲地中海沿岸、美国东部和中国西南部),同时它也是我国南方、北方两大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和国定贫困县集中分布区之一。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292个,集中分布于北东向的构造隆起带上 将中国西南1:50万地质图与行政区划图的叠加,并以县为信息单元,统计了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以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大于30%为标准,厘定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292个,集中分布于滇东、桂西、黔、湘西、鄂西、渝东,呈北东向的隆起带上(图1)。这为揭示岩溶环境对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制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途径。 图1 中国西南岩溶县分布图 二、西南岩溶县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内在的关系 以2000年分省统计年鉴为源,用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统计的结果(表1)显示:(1)广西、湖南、湖北、重庆4省市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与非岩溶县人口密度作对比,则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85.05%、83.03%、46.78%、54.43%。岩溶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2)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中心,其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邻省桂西、湘西、鄂西及渝东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但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其原因可能有两:①贵州土壤资源更缺乏,水资源更难利用。贵州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61.2%, 而岩溶地下水的资源量却占总水资源量的83%,石灰土面积仅占土类面积的25%;②当地居民靠生育、开荒和开矿与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的观念根深蒂固。 表1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非岩溶县对比 指标 贵州 广西 湖南 湖北 重庆 岩溶县 非岩溶县 岩溶县 非岩溶县 岩溶县 非岩溶县 岩溶县 非岩溶县 岩溶县 非岩溶县 人口密度(人/km2) 209.3 157.2 182.8 214.6 378.7 456.1 194.2 415.3 274.2 503.8 农民纯收入(元/人) 1412 1445 2365 2257 1959 2124 1723 2373 1494 2092 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2440 1788 3823 3815 4091 4565 4002 6237 2990 3995 三、广西岩溶县的分布与植被覆盖特征存在制约关系 广西在60-80年代森林遭受几次大规模的砍伐,在80年代中后期实施封山育林,恢复至今岩溶石山区与非岩溶区有较大的差异: 岩溶区灌丛平均覆盖率为14.81%, 森林覆盖率平均为12.13%; 而非岩溶区的灌丛群落覆盖率仅为1.92%,森林覆盖率平均为31.32%。而且它们的空间分布与碳酸盐岩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图2), 灌丛覆盖率与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的比例成正比,而森林覆盖率与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比例成反比。这意味着岩溶石山区植被恢复的缓慢。 图2 广西岩溶县的分布与灌丛覆盖、森林覆盖之间的空间关系 上左:灌丛分布;上右:森林分布;下:岩溶县分布 四、植被演化对岩溶表层带水循环有直接的影响 弄拉是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生态建设的典型之一,选择封山育林40年、25年两个不同的植被群落进行对比,监测其表层泉的动态变化。兰电塘是乔木顶极群落,植被覆盖率95% ,2001年4月—2002年5月,断流1次,31天;东望泉灌丛群落,植被覆盖率65%,断流两次,42天,124天(图3)。而且兰电塘泉的HCO3-、Ca2+浓度均高于东望泉,这表明封山育林、植被群落的恢复,不仅增强岩溶表层带对水循环的调蓄能力,而且有利于岩溶的发育。 图3弄拉兰电塘泉与东望泉水位动态变化对比 五、砂页岩(隔水层)的位置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可以制约岩溶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湖南保靖县塘口湾库区内两个紧密相邻的洼地:吉库洼地和老寨洼地。它们均受到NNE、NWW向两组断裂构造的影响, 图4 砂页岩(隔水层)的位置对水、土资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