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洞庭湖沿岸岳阳县鹿角镇
1)调查背景
1.1江豚分类地位及分布
江豚(finless porpoise)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近岸水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江豚被称为长江江豚(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它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2700头,但是目前其种群数量已下降至不足1400头。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对当地渔民访问,长江江豚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曾广泛分布,江豚不但能在湖口水域进行大规模集群,而且能自由地通过该水域从长江干流进入洞庭湖,长江江豚在湖口水域大规模集群表明该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条件良好。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洞庭湖之间自由移动表明湖口水域不存在影响江豚移动的生态障碍和人类活动。江豚的江-湖间移动对维持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江豚群体结构稳定,以及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江豚种群自然增长有重要作用。
1.2江豚体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
2)调查目的
近年来,湖口及其相邻水域人类活动频繁,包括大规模采沙、高密度船舶航行、大型桥梁建设,以及有组织的非法渔业。这些活动对生活于湖口水域长江江豚的分布和活动性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必须进行调查和评估。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是否导致长江江豚正常的江-湖间移动规模急剧减小或停止,也必须有明确的结论。作为一名湖南大学的研究生,生态保护的参与者,立志为环境保护领域贡献自己微薄力量的青年。更应义不容辞的做好调查。本次调查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社会公众及时、真实地了解洞庭湖水域江豚目前的生存状况,以及影响江豚生存的人类活动,唤起人们对江豚保护的关注,做对该水域的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尤其是调查和评估了影响或阻碍长江江豚正常的江-湖间移动的人类活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各参与方及时地以多种形式发布调查结果,以唤起社会公众对该水域江豚保护工作的关注。在完成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该水域渔业活动规模和当地的自然景观条件,找出兼顾动物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洞庭湖江豚”的物种保护对策。
3)调查方法
3.1文献查阅及访谈
查阅历史资料和访问当地渔民,并对湖区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水域江豚的历史分布、数量规模和活动性,以及该水域历史上渔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人类活动情况。
观察该水域的人类活动情况,包括渔业、航运业、旅游业,桥梁建设,以及其他的经济开发活动。
3.2咨询专家
走访当地科研院所、中外大学生志愿者、当地渔政管理人员、水产场渔民、国外NGO人士,,了解在该水域进行的经济和开发活动状况,包括渔业、航运、旅游、桥梁建设、采沙等。
分析研究结果,评估该水域江豚的生存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江豚生存的影响,结合该水域渔业活动规模和自然景观条件,提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物种保护对策。
调查实施过程中,及时通过各种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