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课

第五課 與吳質書 曹丕 曹丕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可分為三方面: 一、文學批評:典論論文一篇為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專論。 二、文學創作: (1)詩:形式多樣,四、五、七言兼俱,風格清麗簡約。其燕歌行為中國第一首建構完整的七言詩。 (2)散文:以駢散兼行的形式呈現典雅雋永的風格,情意真摯感人,其中與吳質書即為佳作。 (3)帶動建安文學風氣:建安十六年曹操命丕為五官中郎將,到二十二年丕立為太子,這中間的六、七年是建安文學的高峰期,遂有「建安七子」之文學盛況。 曹丕在本篇中所表現的文風特色 (1)文辭清麗婉約,行文流暢自然。 (2)善用成語、典故,行文夾以工整的駢偶句。 (3)情感真摯,富抒情意味。 (4)表現魏晉士人生命無常之憂外,更富進取意義。 題解 昭明文選: (1)編者:南朝梁昭明太子( )編選。 (2)範圍:選錄 的各體詩文,分三十八類。 (3)特色: a書中選( )特多,不選六經及諸 子。 b史書只選 。 c嚴格區分文(有韻者)、筆(無韻者),反映了當時文學的傾向。 (4)地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 總集。 曹丕(方舟) 一、生平 1. 曹丕,字(  ),沛國 譙人。 2. 生於東漢靈帝 中平四年(西元一八七),卒於魏 黃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四十。 3. 曹操的次子,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人。 4. 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 建安二十二年,立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操死,嗣位為丞相、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篡東漢,自立為帝,都洛陽,國號魏,改元黃初。 在位七年崩,諡文帝。 二、文學成就 1. 文學創作 (1) 在文學成就方面,曹丕現存辭賦約30篇,詩40首。 (2) 其詩形式多樣,風格清麗簡約。 (   )一詩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詩中以表達情愛為主題,雖沒有建安風骨的悲壯,但語言清麗委婉。 (3) 散文則多是詔令書論之類。他的與吳質書表達對亡友的思念之情,悲壯慷慨,有個人特色,也是建安風力的表現。 2. 文學批評 (1) 文學批評是指對文學作品優劣得失的價值判斷,以促進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力,並激發其欣賞力的活動。 (2) 曹丕的(   )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第一名篇。也是明白揭示文學價值的第一人。由於這篇文章,我們才可以說:自建安時代起,中國文學才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和價值,而不再是依附在「載道」重任下的附庸而已。 文學地位 (1) 曹丕和父親曹操、弟弟曹植齊名,合稱( 三曹 ) 作者 1「雅」好:甚、很。 2博聞強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識,音ㄓˋ,同「志」、「誌」,記也。 燕歌行(方舟)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寫出深秋的肅殺情景)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ㄑㄧㄢˋ,失意不平的樣子)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譯:你離家已經這樣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腸寸斷,我也可以想像得出你每天傷心失意地思念故鄉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你久留在外不回來呢?) 賤妾煢煢(ㄑㄩㄥˊ,孤單寂寞)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絃發清商(悲惋淒清的樂調),短歌(表現低迴哀傷的思緒)微吟不能長(柔曼動聽的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譯:皎潔的月光照在空蕩蕩的床上,銀河西轉,夜已深。牛郎織女啊,你們是犯了什麼錯,被人家隔在銀河的兩邊) 課文講解(賞析) 本篇為曹丕著名的論文書札,作者透過寫給朋友吳質的一封信,一方面追思昔遊,悼念已逝的建安諸子;一方面在傷逝懷舊之餘,也不忘為好友編纂遺集,並對他們的詩文分別加以評論。 本文與作者另一篇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俱為文學史上重要的批評文論,兩篇文章的觀點亦大致相似,但本文不只傷逝亦復自傷,充滿懷舊感傷氣息,抒情意味極濃,固不僅論文而已。 課文講解 第一段: 陳述對吳質的思念之情 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化用典故)猶歎其遠,況乃過之(層遞),思何可支 !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陳述 易逝 將又 即使 憂勞鬱結  曹丕寫給吳質的書信有兩封,第一封「與朝歌令吳質書」,寫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本文寫作於建安二十三年。從寫上一封信時到這封信之間,已超過三年多,所以文中曹丕在信首即說:﹁別來行復四年﹂。 與吳質的這兩封信皆寫對昔日朋友歡聚遊處生活之想念,以及今日之感傷。但以本篇傷感更深,因為建安二十二年裡的一場大瘟疫,建安七子中一下死了五位,曹丕難免萬般悲痛,寫信給吳質時比前信感慨尤深。 譯: 二月三日,曹丕陳說。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分別又將四年。三年不見,《東山》詩裏的作者尚且感歎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