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生在高校几种类型诈骗案及其防范
发生在高校几种类型诈骗案及其防范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年来,发生在高校,以高校师生为目标的诈骗案件增多,诈骗的手法多样,一些老师和学生由于对社会阴暗面的认知阅历较浅,往往容易受骗上当,造成财物损失,身心受到伤害。为提高师生对诈骗案的防范意识,识破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遏制校园诈骗案件的发生,我们搜集了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一些诈骗案例印发各单位。请安排时间对全体人员进行一次防诈骗专题教育。
一、发生在校园诈骗的类型
1、假冒身份方式进行骗钱
特点:假冒学生或学生亲友的身份,以落难求援或帮助他人的名义行骗。
案例一:2004年10月7日下午5时许,我校某院一名李姓学生外出办事,在江门汽车站附近路上被两名学生模样的男青年拦住并主动与之攀谈,两人自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来广东沿海地区搞社会调查,因与带队老师走失,钱包被盗,需要帮助。先借李同学的手机打电话,接通一个电话后又叫李同学听电话,通话对方以“带队老师”的名义证明两名“学生”所说的情况属实,并请李同学提供帮助。一番花言巧语的“双簧”戏使李同学对对方的“遭遇”和“困难”深信不疑,应对方的要求慷慨地将自己的存折、手机交给他们,并告诉了存折的密码。待李同学醒悟后再去查找时,骗子已不见了踪影。经银行查对,骗子用李同学的存折在中山石岐取走2700元存款。
2000年以来类似的案件在我校已发生5起。
2、拾物平分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作案人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财迷心窍的心理实施行骗。
案例二:2005年6月某日,市民王某在街上行走,突然发现前面骑自行车的男子身上掉下一个钱包,王某马上喊道:“先生,你掉了钱包。”但该骑车男子充耳不闻,一阵风不见了。王某只好拾起钱包,这时从一旁走来一名女子,要求打开钱包看过究竟。王某打开钱包发现包内有一块金条并附有一张3万元的发票。该女子说“见者有份”,要求与王某平分,要王某给她15000元,金条归王某。王某看到有这么一大块黄金又有发票为证,自以为不会有诈,于是回家取了1万多元给该女子,自己保留了“金条”。事后发现是假的,后悔莫及。
类似诈骗手法在街头时有发现,方法陈旧、老土,但仍有人上当,关键是自己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3、假称学生发生车祸或急病入院治疗需要费用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针对家长对子女的疼心,一时又无法了解真情的心理进行诈骗。
案例三:2005年5月18日,某高校学生小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省公安厅的办案人员,因办案需要,要求小陈的手机关闭3个小时,之后又以电信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以查故障为名,要求小陈将宿舍电话拔下插头。小陈信以为真,按骗子的要求一一照办。作案人即以老师的名言义与小陈的家长通电话,称其子小陈因急病正在医院抢救,急需一笔钱支付抢救费用。当小陈的家长想与小陈联系证实时又无法打通电话。家长救子心切,马上向骗子提供的账户汇去2万元。当家长与小陈联系上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类似骗案在广东省多个高校发生过,我校近三年来先后发生3起。
4、以招聘名义设置骗局进行诈骗
特点:以招聘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案例四:2005年9月,广东某高校外语系学生小张在校园广告栏看到某信息咨询公司贴出的招聘兼职英文翻译的广告,决定应聘该岗位。经过简单面试后,小张交了200元押金和50元信息费,拿了一篇文章回去翻译。过了一个星期去交稿,电话怎么也打不通,赶到该公司后发现已搬迁好几天了,小张这才发现被骗。
类似案件在我校也发生过,2003年有数名女生被几名推销化妆品的人员聘为“业务员”,收取报名费数百元之后查无音信。
5、以次充好的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利用学生对商品鉴别能力差,又图便宜的心理,上门推销商品进行诈骗。
案例五:2006年3月,珠海某高校学生小伍在校园散步时,见到一名推销二手手提电脑的男人,对方称,因手头紧,欲将一台硬盘为40G的手提电脑以2000元的价格转让,并当场将电脑进行了一番演示,小伍亲眼看见该电脑的确是内存25M的奔腾四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500元成交。小伍回宿舍后找来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鉴定,才知道这台电脑实际只有16M,是淘汰多年的奔腾二机型,市场价只有600元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骗子在出售电脑前通过技术处理,将原数据保留,偷改了程序后以次充好。
6、以骗取信任方式寻机作案
特点:利用青年学生警惕性不高,容易感情用事的心理,拉关系、套近乎,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伺机作案。
案例六:2003年寒假期间某天,某高校学生小杨正在宿舍学习,突然一位自称是北大的学生王某造访,说:“请问同学小明在吗?“小明是小杨的同学,寒假已回家了。小杨出于礼貌接待了造访者,双方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还带王某在学校参观。由于天色已晚,就将王某留在宿舍过夜。第二天小杨醒来时,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