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猫》

课文中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精历,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请你以猫为鉴,以“我”为鉴,多角度思考,写一句感悟,送给自己或者你的同学。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让我们都心怀愧疚,心怀自责,反思自己吧!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去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课堂小结 课前演讲 1、语速(快?慢?) 2、语调(高昂?低沉?) 3、语气(疑问?陈述?) 4、声情并茂(情感阅读) 头像老虎不是虎, 脚穿软鞋捉老鼠, 夜里眼睛圆又大, 说话好像小娃娃 。 猫 郑振铎 了解作者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作品收在《郑振铎文集》中 活动任务: 1、走近猫,了解经历。 2、品读猫,理解感情。 3、感悟猫,探究哲理。 走近猫 了解经历 活动一 活动二 品读猫 理解感情 读 ,我看到了一只_____ 猫。 对人、景、物的描写一定要抓住细节描写,这样才能凸显这人、景、物的特点。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外貌(肖像、衣着、神态) 动作 语言 心理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看一看:什么是细节描写 文章写三只猫,无论篇幅长短,都有细节描写,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 参考句式 我赏析的是第_段中的______,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对___的细致描绘,写出了______,表现了______。 常见答题模式: 描写方法+内容分析+表达作用。 例: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小猫的形态。“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表达了“我”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比较: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打滚。 怎样写好细节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写好细节的方法: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方法二:加修饰语,丰富形象 方法三:善用修辞,景物烘托 课堂反馈 细节刻画:“傍晚,妈妈来给我盖被子” ——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 活动二 品读猫 理解感情 第一二次养猫略写,第三次养猫详写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做必要铺垫,是为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突显中心。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三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阅读第二只猫的语段,思考: “周家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一种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一种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周家丫头”——一点也不仗义,冷眼旁观的人 “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生活中损人利己的人 目的:前一种人为后一种人开了绿灯,这两种人的存在,给人世间造成了极大不愉快的后果。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养猫。 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第三只猫的不幸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谁是咬死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 “逃”:做贼心虚 “衔着”:铁证如山 默读17-29段,目睹一场“冤案”。你从一声“咪呜”中听出了什么?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