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无机材料工程基础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传热原理 2.1传热的基本概念 2.2传导传热 2.3对流换热 2.4辐射传热 2.5综合传热 2.6燃烧与传热在硅酸盐工业的应用 等温面、线的性质: (1)不同的等温面、线不可能相交。 (2)连续的温度场中,等温面、线连续。 (3)同一等温面、线上无热流,不同的等温面、 线之间存在热流。 (4)稳定温度场中,等温面、等温线不会移动。 2.2传导传热 2.2.1导热的基本定律 2.2.2.2液体的导热系数 k =0.093~0.7 w/m.℃ 特点:除水、甘油外,一般液体t↑, k↓ (4)绝热材料 k≦ 0.25 w/m.℃ 特点: t↑, k↑ 2.2.2.4影响k的因素 2.2.3稳定导热传热量的计算 2.2.3.1单层平壁导热 平均温度 时 平壁的导热系数 n层平壁的导热 : 【例】设有一窑墙,用粘土砖和红砖砌筑,厚度均为230毫米, 窑墙内表面温度1200℃,外表面温度100℃,求每平方米窑墙散 热损失(k粘土砖=0.70+0.55×10-3t,k红砖=0.46+0.44×10-3t)。 2.2.3.3复合平壁导热 2.2.3.4单层圆筒壁导热 2.2.3.5多层圆筒壁传热 (2)多层空心球传热 2.2.3.7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导热 2.2.3.8表面温度不均匀时平均温度的计算 2.3 对流换热  2.3.2对流换热影响因素 1.流体流动的动力 (A)强制流动 凡是受外力影响,如泵、鼓风机的作用所发生的运动。 (B)自由流动 凡是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运动。 注意:流体作强制运动时,也会同时发生自由运动。Δt越大,受迫运动速度越小,自由运动的相对影响越大。 2.流体流动状态 层流:主要依靠流体传导,与流体流动速度无关; 湍流:依靠传导和对流,与边界层热阻有关。 3.流体物理性质(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粘度): 流体密度、比热越大,热流量越大; 导热系数大的流体,热阻小,热流量越大; 流体粘度大,边界层厚度大,热流量越小。 4.固体壁面的形状和位置。 2.3.3对流换热基本定律 1.牛顿冷却定律  换热的热流量q与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温度差成正比。 即:        q = h(tw-tf) w/m2 2.h的意义:   表示单位时间内,当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温度差为1℃时, 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计算中,将影响q的全部因素归结到h,使计算公式简化。 即:h=f(Φ,l1,l2,l3,k,u,tw,tf) 2.3.4对流换热过程相似理论 1.相似概念: (A)几何相似 (B)物理量的分布相似 (C)物理现象相似:在几何相似的系统中,表述该现象的所有物理量在空间相对应的各点及在时间上相对应的各瞬间,各自互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6.定性温度和定性尺寸 (1)定性温度:决定准数中物理参数值的温度。 常用定性温度: 流体与固体壁平均温度; 固体壁面温度; 流体平均温度. (2)定性尺寸:对流体流动有决定意义的壁面与流体接触 的几何尺寸。 常见定性尺寸: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管道直径或当量直径; 横向掠过单管或管道族——管道外径; 纵向掠过单管或管道族——管道流动方向的长度。 计算方法: (1)查各条件下的准数方程,计算Nu (2)利用 计算h (3)利用牛顿冷却定律计算q 2.3.6不同情况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2.3.6不同情况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2.3.6不同情况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2.3.6不同情况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2.3.6不同情况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2.3.6不同情况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2.4辐射传热 2.4.1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 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完全符合理想要求的黑体、白体和透明体虽然并不存在,但和它们很相象的物体却是有的。 例如,煤炭的吸收比达到0.96,磨光的金子反射比几乎等于0.98,而常温下空气对热射线呈现透明的性质。 但是,在分析实际物体表面的吸收、反射和透过特性的时候,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波长,尤其要注意不能以肉眼的直观感觉来判断某物体吸收比的高低。 在理解上述基本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镜反射和漫反射。一般工程材料均形成漫反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表面粗糙度波长 漫反射: 表面粗糙度波长 ⑵物体的颜色。关键在于是物体本身发射可见光还是物体反射可见光。 ⑶理想辐射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