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为何被称为乱世.doc
魏晋南北朝为何被称为“乱世”
[摘要]从大历史的视角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秦汉旧秩序的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生机的孕育期。贯穿于两个过程之中并对历史走向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世族与国家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机制。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乱世”。在此期间,连绵不绝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持续不断的族群侵并、政权倾覆,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只有西晋短短36年,勉强算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其内部冲突和争斗亦极为惨烈。长达400余年的时间里,多重矛盾交错并织,形成了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素为治史者所慨叹。
从大历史的视角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秦汉旧秩序的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生机的孕育期。贯穿于两个过程之中并对历史走向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世族与国家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机制。
黄巾起义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魏晋南北朝历史,是秦汉秩序瓦解的产物。其起点,可追溯到公元184年的汉末黄巾大起义。这场起义既是东汉末年乱局的开端,也是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一方面,东汉末期的皇权不振和宦官、外戚等“寄生势力”野蛮生长,导致国家治理中枢衰朽不堪;另一方面,士族豪门持续扩张,形成了累世公卿和累世经学的权势垄断。特别是,东汉豪族大量占田、匿户等,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也使得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民”不断流失,导致国家经济能力持续下降。加上地方治理失效、频繁的水旱灾害,继而形成大规模的流民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的不断累积,造成国家治理结构性失调和系统紊乱,最终激起民变。由此,引发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无序状态。魏晋南北朝历史变局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就这样倒下了。
黄巾起义后,不同的地方政权,或以强化集权能力为目标,或以强调世族主导利益为导向。最终,曹操集团以“唯才是举”的策略,广泛吸纳各阶层人才,并通过屯田制等有效组织手段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击败了以世家大族统治为依托的河北袁氏集团,统一了黄河流域,进而在魏蜀吴三国竞争中逐渐胜出。
曹魏后期,司马氏通过与当朝世族大姓联姻或政治结盟的方式,获取大姓的支持,同时暗中培养军中势力,以残酷手段夺权。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家归晋,版图恢复了初步的统一。
八王之乱
宗室外戚相互杀戮
西晋的建立,是司马氏及其亲附的世家大族互为依托、相互利用的结果。这次短暂的统一,可看成东汉的“回光返照”。但东汉末期国家治理的深层结构矛盾,一个也没有减少,且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一方面,为回报世族大姓和亲附势力,西晋王朝对曹魏以来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加以改造,垄断选举制度,将官职品级与世族门爵的高低挂钩。同时,恢复世袭的五等爵制,并通过占田制等制度安排,承认世族大姓在土地、奴婢占有方面的经济特权和既得利益。由此,进一步强化皇族及名门望族中的权力垄断,使世族政治进一步固化,极大地助长了贪暴恣肆和奢侈风气,为门阀政治恶性演变开启了方便之门。
另一方面,吸收曹魏失权的教训,推行州郡解兵措施,裁撤郡国军队,同时大封同姓子弟为藩王,并鼓励藩王出镇领兵,以拱卫皇族,导致郡国守备薄弱,地方控制力下降。而诸侯藩王有领兵权,无形中为内争埋下了伏笔。
西晋统治者的政治短视,在王朝中枢权力安排方面也有体现。晋武帝司马炎指定的接班人晋惠帝,天生憨痴,无力治理朝政。当时“天下荒饥,百姓多饿死”,晋惠帝闻之,竟问臣下:“何不食肉糜?”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素有干政野心,最后竟然勾结藩王作乱,引发宗室、外戚之间的内斗,酿成“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持续16年之久,宗室诸王相互杀伐,人民流离失所,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最终,诸王相继败亡,西晋国力也被严重透支,处于瓦解边缘。时人所谓:“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衣冠南渡
皇权与世族的“弱平衡”
西晋灭亡后,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为多个胡、汉割据政权控制。南方地区,经永嘉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南迁的中土世家大族的扶持下,定都建康,是为东晋元帝。
东晋王朝,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江南吴地士族的联合专政。其权力结构,是弱皇权与强宗族的“弱平衡”模式。一方面,司马睿以支裔藩王身份而据大统,资历浅,威望低,影响力也弱,需要依仗南渡的北方世族豪门支持。另一方面,南渡的世族则需借助皇室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维持门第和家族利益。因此,司马睿是名义上的天子,但南迁的北方世族门阀势力才是东晋局势的实际掌控者。东晋建国初期,皇室最仰仗的是琅琊王氏。其中,王导在内主持朝政,司马睿称其为“仲父”,王敦在外统领军务,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世族门阀主政的情势下,东晋皇族一方面要依靠南迁世族的支持,才能维持偏安统治;另一方面,东晋皇帝又以“共主”身份,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