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思考.doc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思考

聂幼犁,1953年出生,汉族。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学、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研究。现任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历史教学论硕士、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暨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暨学术委员会主任,也是本刊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同行中对其有视野开阔而敏锐、治学豁达而严谨、为人热心而重义的好评。他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智慧和命题理论与技术亦有“海派”之美誉,被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看作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宣扬者和引领者之一。 据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本刊发表这篇采访录的目的,不啻是让大家了解专家的视点,更为重要的是欢迎同仁们也积极参与探讨,就如何看待新课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为课程标准的修订从而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尽一份自己可以尽到的力量。因为,这是十分重大之事,谁都不可以轻忽! ○采访时间:2007年12月16~25日   ○采访地点:华东师范大学校园   ○记录整理:王德民(历史教学论博士) ○文字审订:聂幼犁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课程与教学系聂幼犁教授访谈录 ○ 聂幼犁 王德民        王:聂老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是2001年颁布的,至今已经实验了6年。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之际,您觉得有必要修订吗?焦点在哪里?   聂:颁布的时候称“实验稿”,就意味着不是一锤定音的,而是需要修订的,但修订课程标准是国家的大事,什么时候修订是教育部的职责。学术界的责任是积极开展研究,向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近来,我再次系统学习了《全日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找了不少中学教师座谈,感到比过去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进步,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在提高课程理念、推动教材多样化、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对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朱慕菊、钟启泉等主编的解读著作,考察这些年的实验情况,包括拜读各专业杂志发表的许多同行的文章,感到确实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焦点是:作为国家法规性的指导文件,不仅要强调什么是国家提倡的发展方向和理念,还应就其“法规”的特性,尽可能明确地告诉大家什么是课程的“底线”,即该课程要发展学生哪些方面,什么内容,何种程度为合格,由此提高课程的理性品质和实践效果。   王:您的这个说法强调了课程标准应当在有指导性的同时,还必须有刚性的一面,这和当初制定课程标准时提倡的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要更有弹性是什么关系?   聂:课程标准有刚性的一面,不是我的发明。认真阅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权威的解读著作,就可以发现当初就是这样定的。“课程标准”的弹性体现在它把国家刚性的规定尽可能降低到全体学生能够达到的最低要求,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合格的底线,并按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式,为地方、学校课程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余地,也为教科书的多样化和教师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打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假设既定的课程空间是100,那么,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占用的是50--60,并为剩下的空间提出了发展的方向或建议。我现在这样强调,是觉得《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王: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提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素质为宗旨的。这大概是基础教育中,所有课程都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历史课程应当怎样考虑呢?   聂:问得好!这也是需要进一步修订的地方。哲学人文科学门类很多,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中设历史课程?这是因为公民素质中有些非常重要的素质必需通过历史课程来发展。历史课程标准应当正面回答和具体提出基于我国公民素质基本要求的,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而历史课程具有专长或优势的地方,不是一般素质的“穿鞋戴帽”,或者把其他学科的专长或优势拿来当自己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基础教育中的《历史》不是历史科学,而是历史学科,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历史科学的视野和关注的是客观史实及其解释,历史学科的视野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即能否和怎样通过历史学习发展学生必备的公民素质。   这一点,课程标准应当在它的开篇就明确提出来。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人文素质是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根”,是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否则,我们可能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大道理上,马失前蹄,自毁长城,在实际上被时代和学生抛弃。   在人文素质中,历史学科还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按照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特征,历史课程应当发展的是:   懂得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中有做人的道理,处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