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供参习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 北京某商厦承诺,如果小学生把废电池交给他们,按数量多少可获得从“列兵”“少将军长”等不同军职作为奖励。原来这是商家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公益活动。有人批评说:用废旧电池换官当,有点不严肃。也有人认为:孩子当然不会把“官”当真,用这样的方法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废旧电池回收难问题,何必求全责备。 ????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1)审题:材料是评论型,所叙问题,即评论点;核心指令是:“表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2)命题与构思:??? 〈1〉《求全责备者戒》 ?▲引论:简叙材料主旨,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商厦的作法对,求全责备错。 ?▲本论:△理由:判断对错,应主要看出发点和效果。商厦的作法,既提高了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又切切实实为环境保护做出了一份贡献,不应该对他们求全责备,否则,没人愿做公益事。△对社会上喜欢求全责备的人提出劝戒。 ?▲结论:倡导人们都来关心环保,多做对社会和青少年有益的事。多行动,少指责,不要求全责备。 〈2〉《方法与效果》: ?▲引论:强调方法与效果的统一。 ?▲本论:△某商厦回收费旧电池的行动是应该赞赏的,但奖励 “军职”的作法欠妥。? ? 〈1〉此法使少年儿童在收集废旧电池的过程中,只关注军职而忽视环保意义; ??〈2〉容易助长少年儿童做事讲回报的不良思想;? ??〈3〉亵渎了神圣的 “军职”。应该采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提高少年儿童有环保意识的好办法。??? △提出更好的办法:〈1〉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跟环保有关的活动:看环保电影、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参观污水处理厂和环境保护区等。〈2〉改换奖励办法:戴小红花、授环保小卫士称号等。 ?▲结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注意方法和效果的统一。 ? 2成功类作文 ? (1)适应范围:自信、进取、拼搏、奋斗、勇气、有志、苦乐、言行、毅力、意志。 (2)转换题目:〈1〉成功的关键〈2〉成功的秘诀〈3〉言与行?〈7〉苦与乐〈16〉谈机遇〈5〉逆境与成材〈6〉可贵的进取精神〈7〉善败者不亡〈9〉我的苦乐观????〈10〉不知足者常乐〈11〉人贵有志〈12〉要善于战胜自我〈13〉自强者胜???〈14〉信念的力量是无敌的〈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6〉勤奋出成果??? (3)论据:〈1〉司马迁遭宫刑后,著《史记》,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与离骚”?;〈2〉李时珍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3〉曹雪芹 “举家食粥酒常赊”,写《红楼梦》 “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4〉贝多芬双耳失聪,写出《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5〉张海迪下身瘫痪而自学成材;〈6〉大发明家爱迪生曾为一项发明做了近八千次实验。他说: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种方法是行不通”?〈7〉美著名社会活动家海?凯勒,盲、聋、哑,但她克服重重困难,学会说话,读完大学,掌握五种文字。成为令世人敬重的人物和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她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无限憧憬。 (4)名言: 〈1〉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童第周) ?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 3、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得17时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 “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 “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1)审题:材料是引发型,所供材料即引发作文的基点; “自选角度”是核心指令。?? 角度提示:①要打破思维的定势;②局部和全局;③教师循循善诱;④教育对人一生有重要影响;⑤要做有心人。 (2)命题与构思:《要打破思维的定势》、《局部和全局》 ?▲引论:材料所述,反映了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观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部,而忽视事物的整体。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又如林中观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处理问题,只顾局部,不看全局。 ?▲本论:如果不打破这种思维的定势,我们看问题就未免失之偏颇,做事情就难免铸成大错。例如,战争、商战、投资、炒股…… ?▲结论:我们看问题,做事请一定要打破思维的定势 ?4、前不久,北京一位女学生打电话未通,被强行收取一元钱电话费。女学生在消协的帮助下,获一元钱的赔偿。有人听了这件事后说: “一元钱,还不够跑腿钱呢。”?你怎么看以上这些现象?请你给报社编辑写一篇不少于8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