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植物组织研磨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步骤,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 课题组长:周添娇 课题组员:何前成、黄薇、金可依、罗楚舒、雷倬媛、吴禛元、鄢伟哲、周添娇、周思瑶、张宇轩、易义德、黄千玥、陈彦名、谭雨莎【待完善】 指导老师:葛文贵、吴江洪 课题背景:近40 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 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 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 课题目的: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初步技术 2.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科的认识 3.懂得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合作中领悟团队精神的内涵 课题内容: 利用校园附近自然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蔷薇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相关操作。 设备及器材: 配药室(包括洗涤室)—— 天平类(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子精密天平,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用,电子精密天平或电子分析天平用来称量用量少的药品,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用来称量量大的药品。 蒸馏水器:制取蒸馏水配培养基用。 干燥箱:干燥配药用器皿或培养容器用。 酸度计(PH试纸/笔式、便携式、台式酸度计):测量培养基PH值用 微量可调移液器:移取量少的液体用,主要用于往培养基中加激素 电炉:加热培养基融化琼脂用。 磁力搅拌器:溶解药品用。 定量灌装机:培养基冷分装用。 培养瓶(塑料):重量轻,运输方便。 玻璃器皿:烧杯、量筒、移液管、容量瓶、玻璃棒、试剂瓶等。 灭菌室—— 灭菌锅:用来培养基灭菌。 接种室—— 超净工作台(净化工作台):接种用。 风淋室:阻止未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区域。 不锈钢小推车:放培养基用。 紫外线灯:接种前开杀菌用。 接种器械:剪刀(弯头剪和直头剪),镊子(枪镊和直镊),手术刀,接种用切盘。 培养室—— 培养架:培养用。 紫外线灯:杀菌用。 程控定时器:控制培养架光源的自动开关。 照度计:测量培养架灯光的光照强度。 摇床:液体培养用。 配培养基—— 琼脂:作培养基 蔗糖:作为植物的C源 激素:调控植物生长用,有: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6-BA,KT,2,4-D,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等 有机物:盐酸硫胺(VB1),盐酸吡哆醇(VB6),烟酸(VB3),肌醇,甘氨酸等 化学试剂:硝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碘化钾,钼酸钠,氯化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氯化钙,硼酸。 其它试剂:氢氧化钠和盐酸(调PH值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组培室熏蒸消毒用),95%乙醇(消毒用)等 计划: 1.仪器的使用,包括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等需要包扎和消毒,灭菌锅的安全运用。 2.培养基的配制,主要是MS培养基的配置,还有生根、壮苗的培养基的介绍。 3. 外植体的切取及消毒,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 。 4.中间繁殖体的诱导和增殖 5.生芽、壮苗与生根 6.试管苗移栽和管理 分工: 操作及文字记录:全体课题组员 指导及图像记录:指导老师 预计成果: 1.得到茎段培养较为理想的分化培养基 2.得到生根效果最好时的理想生根培养基 3.得到较高存活率的蔷薇科植株(玫瑰)。 成员感想 成员感想 对于大多数组员来说,组培实质上是个模糊概念,最多也是在初中课堂上老师的拓展,此外再无其它涉及。但我们却对这项技术的影响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才坚持下来。学校能为我们提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指导老师是我们进行组培的基础与动力。同时,我们也从一步步探索、反复实验中领悟到现代人类拥有诸多科研发明与科技发展的不易。从喜忧参半的结果中,我们学会了分析反思,观察对比,在我们看来,这项研究性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同时更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但我们仍需努力。 * 过程演绎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