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丽俊日记看日治时期中部文人.docVIP

从张丽俊日记看日治时期中部文人.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张丽俊日记看日治时期中部文人

從張麗俊日記看日治時期中部傳統文人 的文學活動與角色扮演 寫作緣起   筆者於一九九三年七月開始在台中縣進行文學史的田野調查工作時,曾經幸運地影印取得櫟社社員張麗俊的局部日記。之所以是局部取得,主要因為筆者認為日記涉及個人隱私,雖然家屬張德懋先生相當大方地提供工作人員做參考,但,吾等亦不便全部予以影印。當時同往的有逢甲大學的鍾美芳老師及幾位研究助理,本欲動員大量的人力當場選取文學相關部份來抄寫,但是,因為份量實在太多,遂當下決定,先選定內容,再分批送往附近的商店影印。同一份資料共印三份,各由家屬、鍾老師及筆者留存一份。從那時起,筆者即有心針對張麗俊這套保存相當完整、抄寫也頗為工整的日記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可惜因為事務繁忙,數度耽擱。此次機緣巧合,台中市立文化局希望幾位區域文學史的撰述者就文學史研究所得,做進一步的延伸探究,遂以張麗俊日記為對象,嘗試探索中部地區傳統文人在日治時期的文學活動狀況及其在文化層面的角色扮演。雖然,筆者所根據的並非完整的日記,但是,藉由內容的解讀和探討,還是可能管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史的局部面貌。 張麗俊小傳 張麗俊字升三,號南村,豐原人,祖籍廣東省大埔縣大埔村。生於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六年),卒於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年),享年七十六歲。十歲時從長兄往石岡庄隨劉秀宗受學,新竹鄭究時批其命曰:「性剛志大,詩書易達」。十一、十二歲時,因母病債纏綿,休學事親,並採薪以供炊事。十三歲同長兄往上南坑從廖華浸受學,厥後,先後拜本庄張經賡、上南坑林江仕、鄭國琛、溝子漧魏文華茂才、下南坑李瀾章茂才為師,二十三歲往田心子養賢軒拜謝道隆(頌臣)茂才為師。曾數度參加童子試,多次名列前茅。後台南府陳文騄自彰化至台中,入考棚府考,台南道台顧肇熙自南來中,入考棚道考,及揭榜,張麗俊竟名落孫山。一八九五(光緒二十一年),割台事起,謝頌臣加入丘逢甲招募的「誠信義軍」,負責帶領「誠」字正中營,張麗俊因而留在養賢軒料理謝氏之往來文書,並教其子姪。五月間日軍前來接收台灣,唐景崧、丘逢甲、謝頌臣等人相繼西遁,是年十月台灣民主國瓦解。日本領台後,將上下南坑、烏牛欄、鐮子坑口合為一區,由陳其敏任區長,張麗俊任當庄第一保正。其後,曾任保甲聯合會會長、土地及林野調查委員會、戶口臨時調查委員會、豐原興產信用組合理事、豐原慈濟宮修繕會總理等職。平日樂善好施,舉凡修廟、造橋、鋪路無不捐貲。一九○七年七月八日入櫟社,參加活動頗為積極。平生重視漢文學之承傳,往往於夜間為人講授漢學。五十一歲(一九一七年 )夏,被誣曾於一九一一年受張春藩、張阿宏之託運動費消其金二千五百圓,遂致三次留置監中,張氏不服,上台北覆審,至翌年始判無罪,此為張麗俊一生極大之冤屈。生平著有《南村詩草》一帙(未梓),編撰《清河堂張氏族譜》,並有日記數冊。封面或題「日誌簿」,署名「水竹居主人」置,或題曰「南村日誌」。以下即以張麗俊日記為主,其它相關文獻史料為輔,嘗試為日治時期中台灣一位舊文人的生活內容進行了解;希望見微知著,藉此掌握日治時期中台灣傳統文人生活的概貌。 文學活動與文學團體 詩與生活 「詩」在舊文人出身的張麗俊生命中,佔了非常重的分量,只要生活中有任何經驗或感觸,無不可入詩。晨起眺望山景,見煙霧瀰漫,心中無限舒適暢悅,便可以有詩:「霧鎖空山宿雨停,門前一派插苗青。田家樂事知多少,擬得劉公陋室銘。」(一九○六年 ?三月三日);閒暇巡視山中所植相思樹,陟上峰巔,見群山如畫,又有口占之作登山即景:「登臨絕頂白雲低,樹色山光入眼迷。萬籟齊鳴蟬報午,重巒踏遍又清溪」(一九○七年 ?七月九日)。愉悅時有詩,痛苦時更不能沒有詩,因此,張麗俊有眼疾四首(一九○九年˙五月廿五日)寫眼翳朦朧的痛苦「皇都儘日籠柳煙,悶殺東君意黯然」(之二);「空有青燈黃卷願,無多眼福飽新奇」(之四)。個人的小病痛猶可忍受,最傷感的還是摯愛之人的死亡。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九日,生平紅粉知交徐氏妹以五十四歲之年,無疾而亡,張麗俊在日記中詳載徐氏生前死後之心境,以及協助其料理喪事,為寫輓聯、撰祭文之過程,六月一日又有悼徐氏妹亡詩十首,哀感楚愴,首首飽蘸血淚: 誰知露水結姻緣,誓海盟山廿八年。記得前言猶在耳,傷心轉瞬撒人天。 (其一) 香花日摘與卿簪,垂老仍存愛惜心。繾綣情絲猶未斷,幽魂一縷已歸陰。 (其六) 碑題妹字筆難支,道是芳顏半老時。花甲未周身遽死,是真是幻總心悲。 (其七) 這種幽明兩隔的傷痛,乃張麗俊詩裡極常見的主題。除了傷徐氏妹夭亡外,對張麗俊衝擊較大的,當推櫟社友人的凋零。一九○八年社友呂厚庵病逝,張麗俊有祭厚庵墓七絕兩首(十一月十五日),甚為憂悽悲愴: 秋風蕭瑟雁聲哀,白馬荒郊展墓來。太息鯉庭詩禮絕,知君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