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和浙南吴语的深层联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语和浙南吴语的深层联系

第六届闽方言国际研讨会(1999,6 香港科技大学) 闽语与浙南吴语的深层联系 郑张尚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闽语与吴语现在面貌很不相同,历史上却都是从古江东方言发展出来的。只是吴语后来深受北方官话影响,而闽语却受相邻赣、客、粤语的影响,保留古江东方言成分亦多;因为保留与受渗透的层次不同,后来变化方向也有异,从而发展成不同方言。究其深层,却有不少相同特色,尤其是浙南吴语与闽语。因为北方话的影响是从北而南的,南部吴语总是比北部吴语保留更多的古老特点。 在历史上江南沿海百越之地的开发中,浙南的东瓯、福建的闽越是最晚汉化的地区。汉代的东越闽越两国,国除后还长期是会稽郡东部都尉南部都尉“军管”的民族区域,后才分立为回浦县、冶县。闽地除晋时归江州外,多与江浙同为江东吴地之一部分。瓯闽最初的汉语应当来自会稽郡派驻的军队(吴郡会稽郡的汉语的底子则是古楚语,详郑张1998),其开初应同出一源。 现在浙南吴语与闽语语音面貌表面上相差很远,但有些音类隐含着共同的变化过程,又有些音类虽常见的多数字变化有异,却有部分字变化相同,即含有异中有同的层次。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方言有很深的深层联系。 一 语音的古老层次的联系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层次分析在方言研究中的重要性。语言和方言都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本身各个历史层次都会留下沉积部分,而且其原来所说底层语言及后来外部语言或方言的借用渗透也会分别留下各个特殊层次。方言史和方言亲疏关系离不开层次关系的分析,根据在同一层次上的不同表现还可以推断孰早孰晚。 北部吴语受到北方官话通语的持续影响,吴语变为江淮官话的进程现在在安徽南部地区还活生生的在继续。而对局部地方短时期大量移民的集中影响会形成岛式独特小方言,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其影响方式。吴语杭州话就是个典型例子。赵元任(1967)说,杭州话有吴语的语音,北方话的词汇。罗杰瑞(1988)说解为:“杭州本地人接受(汴都)新移民带来的有特权的北方话并非整个儿的,而是用原来的语音说新的词汇。”由此可以想见,古代百越人接受汉人的语言时也应是用越人的语音说汉人的词汇。换句话说,吴语闽语中最早的层次应是带有侗台语音特点又带有汉代汉语特点的词汇。很有意思的是,事实表明这一层次里吴语的那些形式都表现得比闽语要古老。下面1、2、3、6所列底层语言现象都应产生于越人跟汉人融合时期,但各个地区并非同时开始的,太湖流域在先秦时楚灭越后就已开始融合进程,瓯闽要晚到东汉至三国才发展起来,并持续很长时间。但只要越人还保留侗台语言特色,融合时间的早晚都不影响效果(闽语进入海南是较晚近的,帮端两母照样被当地的侗台语同化为先喉塞的??、??,就是明证),但在吴闽地区下面所列那些融合变化发生的主要时期应不晚于汉魏,例如“以”母到中古变j,就失去变z、s的条件了。这些底层特征消失的时代则可以很晚,如上海老派??、??改变为新派p、t还是目前一二代人的时间。但上海各县和浙南各县用??、??、?(、?j表示“帮端见章”母这一现象的分布范围目前正在不断缩小的过程中,它们被跟北方话趋同的p、t、t(取代的进程正加快进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完全吞没而消亡了。 1.“帮/非”、“端/知”表现常提的闽语一大特点是非组、知组口语多仍如汉晋时语音,念同帮组、端组,而还没有分化。这在吴语也有。姑且不谈吴语普遍的微母“蚊问”读?声母,北吴语‘防’读如‘旁’,举?、?韵为例,浙江最南的温州话苍南蒲门话就读:脯??3(菜头~),麸???1、伏??6(~鸡儿)、肥??2(~肉)、未味??6(温州市郊狗叫也只说“吠”??2),景宁连文读也没有??:“飞非???1,妃匪???3,费痱废肺???5,肥淝??2,吠??6”。“伏”??6、“肥”??2等连北吴语也普遍说。温州则还有:反??3、粪???5(~扫:垃圾)、覆phu7、蝮phu7(蟹~蛇)、凤???6(后~地名)、浮b(2(罗~地名)、网???4、望???6等,布“帆”???2跟竹“篷”分不开,情况一如闽语。 浙西南则口语知组读如端组很常见,如开化话: 猪??1 桌????7 着???7 张????1 帐????5 中???1 桩????1 除???2 苎???4/6 长肠???2 丈???4/6 虫???2 直???8~骨 连温州也有:椓??7(敲)、涿??7(水滴~)、擢??8(拔、扯)。因温州屋韵读u而觉韵读o,所以前两字只能来自竹角切而与《集韵》都木切无关。 古越人因语音系统中无?、?,有??、??,所以就拿??、??来说汉人的?、?,从而成为古吴语的特点。现在上海周围和浙南青田周围各有八县帮端母读??、??(郑张1988,共包括上海市区老派、南汇、川沙、奉贤、上海、松江、金山、嘉定等县,浙南青田、缙云、永康、仙居、永嘉、文成、景宁、庆元等县),因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