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演示).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曹刿论战(演示)

再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忠 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第二次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诚 ⒉词性活用 下视其辙 公将鼓之。 名次作状语,俯下。 击鼓进军。 ⒉词性活用 忠之属也 神弗福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忠于。 形容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3.一词多义 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故 公问其故。 故克之。 请求。 请让我。 跟随。 服从。 缘故、原因。 所以。 4.重点虚词 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之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凭 把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4.重点虚词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故克之。 其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原因,缘故 所以 代词,他的。 代词,代曹刿在打仗时所用的种种做法。 代词,他们的,即齐军。 5.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⑵省略句 再而衰。 ⑶倒装句 何以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凭借什么作战? 省 略 句 式 理 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必以之(衣食类养生的东西)分人。 结构层次 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 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何以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 目光短浅,勇于纳谏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以弱胜强的原因: 3、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一、本文线索 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参战——论战 文章内容理解 二、鲁国取胜的原因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 灵活的战略战术。 文章内容理解 三、详略安排原因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内容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 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 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写作手法: 对比 衬托 曹刿: 庄公: 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与之乘 D、公将鼓之 B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C 请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文章 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取信于民= 人和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知识抢答: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 知识抢答: 谜语 猜与“军事”有关的成语。 (1)“神农布阵”;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