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第8单元选修模块14生物技术实践终稿.doc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练第8单元选修模块14生物技术实践终稿.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四 生物技术实践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利用(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3)植物的组织培养。 3.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015·全国卷Ⅰ]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2[2014·海南卷] 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 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将每个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图T14-1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图T14-1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分解成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指津】 本专题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内容有传统发酵技术、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以及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本专题的题目往往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为核心,综合传统发酵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考查。 备考时要将各种生物技术进行对比理解并牢记,要用生物学术语进行答题。 考点一 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比较 ┃考例探究┃ 果酒、果醋、   项目 内容   果酒和果 醋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制作泡菜并测定 亚硝酸盐含量 作用 菌种 ①果酒:酵母菌 果醋:醋酸菌 以毛霉为主 乳酸菌 原理  ①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  ②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  ①制作泡菜:乳酸菌将糖转化为乳酸和醇类  ②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原料选择 新鲜葡萄(或苹果) 豆腐 大白菜、花椰菜等新鲜干净的蔬菜 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 操作注 意事项  ①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