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序一-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
目录
目录 2
序一 5
序二 7
教学合一 10
第一流的教育家 13
新 教 育 15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23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32
教育与科学方法 39
答程仲沂先生的信 44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① 45
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 46
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 49
给姚文采弟的信 54
平民教育概论(上) 56
学生的精神① 66
整个的校长 69
学做一个人① 70
我之学校观① 73
我们的信条① 76
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上)——开原乡立第一小学一日生活记 78
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下)——开原乡立第一小学一日生活记 84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① 90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92
教育改进① 98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答石民佣等的信 104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给正之先生的信 106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 108
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给全体同学的信 109
行是知之始① 111
从野人生活出发 114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116
如何教农民出头① 118
“伪知识”阶级(上) 121
“伪知识”阶级(下) 126
教学做合一① 133
以教人者教己① 136
答朱端琰之问①(上) 138
答朱端琰之问(下) 144
生活即教育① 149
儿童用书选择标准① 158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162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167
送科学丛书 172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上) 173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下) 181
注重养生而不杀生——致郑先文 191
儿童科学教育① 193
国难与教育① 202
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 204
创造的教育① 208
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致潘一尘 217
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219
教育的新生① 222
读书与用书 226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① 230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① 232
生活教育之特质 237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① 240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中) 252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下) 271
每天四问 283
致育才之友书 293
育才十字诀 298
育才二十三常能 301
创造宣言 304
民主的儿童节 309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311
创造的儿童教育 319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326
民 主 331
民主教育 333
民主教育之普及 336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339
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 345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① 348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① 352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① 360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①——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364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368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372
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379
平等与自由 381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384
社会大学颂 387
序一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生活教育”学说在全国各地有了新的发展。过去,陶行知在改造乡村教育时强调“教育与农业携手”,现在,安徽正发展为“农科技结合”,浙江、山西发展为“科技兴农”、“科技兴村”,全国是“科教兴国”。过去,陶行知曾批判“应试教育”和“杀人的会考”,现在,“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上海、浙江、安徽和山西等省运用陶行知思想搞“创造教育”的试验活动也取得良好的成果。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生活教育”学说也必然要向前发展,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发挥它的理论导向作用。我们之所以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为了提供一个陶行知著作的普及性读本,从而让陶行知的学说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为了把陶行知所做的探索在全国更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