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建筑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建筑工程学院 秦泗刚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建筑艺术风格之初创 通过本节课学习,须掌握以下内容: 史前社会概况 史前时代与史前文化 史前建筑类别 原始社会居住类建筑 “住所”—没有建筑,只有住的行为 我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以天然石洞为住所 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距今约50万年) 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建筑活动 包括三支古文化 古代文献相关的记载: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有巢氏” 《墨子·辞过》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礼记》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家语·问礼篇》注曰:有柴谓橧,在树曰巢 《孟子》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文献表明原始建筑存在着“巢居”与“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南方古文化(巢居) 巢居及发展序列 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 中原古文化(穴居)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穴居的形态 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 穴居的发展过程 1.仰韶文化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复原示意 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示意 西安半坡F1大房子 西安半坡F2大房子 郑州大河村F1~4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复原示意 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示意 西安半坡F1大房子 西安半坡F2大房子 郑州大河村F1~4 2.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 父系氏族时期建筑的演变特点 建筑形态变化: 出现了私有的窖藏 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 地面建筑的比重上升 白灰面的推广 土坯比例推敲合理(40×20×10㎝) 夯土 3.穴居的形态 原始横穴 宁夏海原林子梁遗址F13 深袋穴 河南偃师汤泉沟遗址H6 半穴居 4.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 适合于黄土地带干燥的气候特点 对黄河流域的寒冬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 易于施工,减法空间,耗费材料最省 5.穴居的发展过程 两种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黄河流域—土文化 长江流域—水文化 它们都朝向地面建筑发展,成为木构架建筑发展的主要渊源 它们又各自延续着有生命力的原始形态   北方古文化 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建筑礼制的奠定 夏、商、西周和春秋为奴隶社会(郭沫若) 奴隶社会出现了: 殷墟出土虎首人身大理石雕像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晚商偶方彝 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召陈建筑遗址 召陈建筑遗址的瓦件 瓦的出现 有各式板瓦、筒瓦,有的带柱状瓦钉,有的带瓦环 根据瓦的式样可推断当时的屋顶形式: 保温屋面 不保温屋面 瓦的演变 由大到小 由精致到粗糙 由雕饰到上釉 由多种规格到少数规格 2)高台建筑 商、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室”的建筑潮流 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筑之,数年乃成。 《孟子·尽心篇》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 中山王陵园全景想像复原图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高台建筑的特点 以土台为核心,其外包上木构建筑 木构本身并不大,结构也简单,但外观效果感觉很大 夯土工作量很大 形体很大,但空间不大 上下层的结构没有关系 层层落地,每层都可走到室外 战国木构榫卯 三、周(前1046——前770) 1.背景: 重农—施肥、灭虫、人工灌溉、土地私有,逐步走向封建制; 工业——手工业种类多,分工细,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号称“百工” ; 商业——有大市,以铜贝为货币; 重礼——宗法制和分封等级制; 周代礼制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的秩序 父子 君臣 夫妇 君主与姻亲诸侯 兄弟 君主与领属卿大夫 文化——青铜器造型美观,生动逼真,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周公旦为西周置礼备乐,辅佐周成王和周康王,使周朝出现了最太平、最富裕的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2.建筑遗址 1)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我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已有相当成熟的布局水平,前后两进院落,呈日字型,南北通深45.2m,东西通宽32.5m。 特征一:一条明显的轴线, 依次布置广场、影壁、大门、前院、前堂、中廊、后室。 陕西歧山凤雏村 特征二:平面布局 门、堂、室三列房屋的东、西各有南北通长的分间厢房,其南端突出塾外,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东西厢和室的向内一面有檐廊环绕,连接室内外和院内外。整体平面呈日字形。 堂是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进深达6米),堂前院落也最大,其他房屋进深一般只达到它的一半或稍多,院落也小,室内和院落一般都有合适的平面关系和比例。 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