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策略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翻译五篇加重点注释
Text Translation:
Unit2 继承陈嘉庚精神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享年8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即使在弥留之际,陈先生仍然热衷于他奋斗一生的公共教育事业,留下遗嘱将所有的钱(一百万人民币元)捐给家乡的学校。
陈先生留下了嘉庚公园(Jiageng Park),一座国家纪念馆,位于中国东南海岛城市厦门集美(Jimei,Xiamen)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岛上。
1990年3月11日,中国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为“陈嘉庚星”(“Tan Kah Kee Star”),纪念他对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命名仪式在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举行。
除了“陈嘉庚星”和许多处纪念馆,陈嘉庚在海外华人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1992年部分世界上最杰出的华人在香港(Hong Kong)举行会议,成立了陈嘉庚国际协会(the Tan Kah Kee International society)。这个协会旨在为人类社会的幸福促进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正如中国为陈嘉庚建立了纪念馆一样,在新加坡(Singapore)人们通过捐献、基金会和奖学金的形式来纪念他。新加坡华侨中学(the Chinese High School)专门在校园的钟楼前为其奠基人陈嘉庚塑立了铜像。新加坡的后人仍然受益于他的慷概赞助。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Mr Tan’s Young Inventors’ Award)仍然赞助初露头角的年青科学家和发明家,激励着新加坡科学界,在促进新加坡的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亚洲,在美国(the United Sates)也可以找到陈嘉庚的名字。1993年4月28日,经著名科学家李远哲(Lee Yuan Tseh)教授和田长霖(Tien Chang-Lin)教授推荐并积极努力,加里福尼亚大学柏克莱校区化工学院(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新建的一座楼被命名为“陈嘉庚楼”(“Tan Kah Kee Hall”)。陈嘉庚楼的建成意味着陈嘉庚的高尚精神和人生观也已被西方社会所接受,使他的榜样进一步扩大和扎根于世界各地。
陈嘉庚大事年表
1874年10月21日(阴历九月十二日)生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Tung An District,Fujian Province,China)。
1882年 9岁。在村里的南轩私塾(Nan Xuan Private School)就学。
1890年 17岁,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 18岁。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3年 21岁。归国与张氏(Mdm Teo)成婚。
1895年 22岁。第二次出洋新加坡。同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
1898年 25岁。回国奔母丧。
1899年 26岁。携妻张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在顺安米店经商。
1900年 27岁。归国葬母。
1903年 30岁。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04年 31岁。在此后三年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创业有成,为自己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领袖地位地位辅平了道路。他的实业包括菠萝加工厂、米店和橡胶种植园。
1910年 37岁。加入孙中山(Dr. Sun Yat Sen)先生的中国革命同盟会(Tung Meng Hui),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1911年 38岁。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the Preservation of Peace Society)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Hokien Province Recovery Regime),另筹五万元接济孙中山先生的民国政府。
1912年 39岁。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Ji Mei Primary School)。
1913年 40岁。集美学校正式开学。第五次出洋新加坡。
1915年 42岁。租轮四艘,经营航运,获利颇巨。
1916年 43岁。购进三千吨轮船一艘,命名为“东丰号”(“Tong Fong”)。
1917年 44岁。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Khiam Tai”)。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Ji Mei Secondary School)和集美师范学校(Ji Mei Normal School)。筹款救济天津水灾(Tientsin Relief Fund)。
1918年 45岁。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为广东教济基金(Guangdong Relief Fund)筹款。
1919年 46岁。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