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州地铁秋涛路站基坑施管工涌分析处理
杭州地铁秋涛路站基坑施工管涌分析处理
摘 要 以杭州地铁秋涛路站东区基坑施工两次管涌为例, 分析 发生管涌的原因、处理措施,并介绍深基坑降水的重要性、围护结构渗漏的检验和加固以及安全性验算 方法 等。关键词 基坑施工 涌水涌砂 分析处理
1 工程概况
杭州地铁一号线试验段秋涛路站,位于杭州市秋涛路与婺江路交叉路口,沿婺江路地下布置,穿过秋涛路和新开河。该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59.6m,车站宽度18.9m,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顶板覆土埋深约5.0m,底板埋深约18.0m,车站围护结构采用φ1000@750钻孔咬合灌注桩,插入比约为1∶0.8。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根据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基坑开挖 影响 范围内各土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场区地下水分布为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
浅层潜水属孔隙性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①层填土和②层粉土、粉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85~3.45m。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深部的⑧-1层中细砂和⑧-3层圆砾夹卵石中,水量较丰富。隔水层为上部的粘性土层(⑤、⑥层),承压水头埋深约在地表下5.00m,即黄海高程3.62m。
3 工程特点
(1)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最深达18m;
(2)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密集,邻近建筑物多,环境条件较差;
(3)基坑地层主要为砂质粉土,开挖时极易产生侧向变形、开挖面隆起而引起边坡失稳及基坑涌水等不利现象;
(4)基坑底有淤泥质粉质粘土下卧层(层面距离坑底约5m),该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尚可,渗透系数较小,对于坑底抗管涌比较有利。
总之,场区地下水位高、土渗透系数大。同时粉土、粉砂地层对基坑涌水极为敏感,围护结构一旦漏水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地下水位的控制和保证围护结构的止水性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4管涌情况
工程由于受拆迁及秋涛路 交通 疏解的影响,为确保总工期不变,将车站以秋涛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区施工。在秋涛路中心(主体17轴处)设临时封堵墙(咬合桩墙),先封闭东区基坑,进行东区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开挖自2004年8月11日开始,2005年1月6日结束。施工期间共出现2次管涌,第一次管涌时间为2004年11月2月下午17∶10,管涌点位于第11段基坑南侧273号~274号桩间坑底,到20∶30处理完共涌出泥砂约240m3。涌水前第11段基坑已基本开挖到设计标高,开始进行清底。273号~274号桩间渗漏处理也接近基底。
管涌造成基坑南侧(距基坑边约20m)1幢三层居民楼向北侧倾斜,围墙出现裂缝,裂缝宽度最大达10cm左右;南侧原婺江路面下沉,最大下沉量约50cm;婺江路地下水管开裂,造成自来水供应中断。管涌波及范围:273号~274号桩向南最远达44.5m,向东约39.7m,向西约12m。
第二次管涌时间为2005年1月10日下午14∶10,管涌点位于第8段基坑内,距第9段底板(已浇注完成)端头约5m处。管涌前第8段基坑垫层、防水板及细石砼保护层已施工完。到20∶10处理完共涌出泥砂约40m3左右。处理过程中发现基坑南侧距第一次管涌点以西约10m处地面出现轻微裂缝,最大裂缝宽约5mm,长约10m,沿基坑纵向分布,影响范围向南最远达20m左右。地面最大沉降3cm。未造成其它建筑物损坏。
两次管涌点平面位置示意如图1,立面示意见图2、图3。5 管涌原因
5.1 第一次管涌
主要原因为咬合桩开叉,根据施工记录,273号、274号桩成孔过程中因套管钻头变形,造成桩垂直度偏差。8m以后两桩之间出现开叉,开挖到坑底后开叉量达15cm左右。根据施工记录和实际开挖情况,基坑开挖到7m后,即提出在桩后施作3根高压旋喷桩,旋喷深度根据经验确定为基底下3m的止水加固方案。根据抗管涌稳定性验算,此时实际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随时可出现管涌失稳破坏。
如图4所示,可通过式(1)验算基坑底部稳定性。Ks=ic/i (1)
式中:Ks———抗管涌或抗渗流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5~2.0;
ic———坑底土体临界水力梯度,ic=(Gs-1)/(1+e);
Gs———土粒比重,取2.7;
e———坑底土体天然空隙比,取0.85;
i———坑底土体渗流水力梯度,i=hw/L;
hw———基坑内外土体的渗流水头m,取坑内外水头差hw=14.5;
L———最短渗径流线总长度m,L=14.5+2#215;3(旋喷桩深入基底下3m计)。
经验算,当旋喷桩深入基底下3m时:
Ks=ic/i=0.919/0.71=1.29(1.5~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村家用沼气池设计规范.doc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信息科技 第1课 数据宝藏在身边 教案.docx VIP
- 医院医疗设备维保方案.pdf VIP
- 佳能Canon-RF-600mm-F11-IS-STM-Lens相机镜头用户说明书手册.pdf
- 职业培训电子商务教学计划及大纲.pdf VIP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PPT课件.pptx VIP
- 绿化养护工程合理化建议、难点要点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VIP
- 丰田COROLLA_AURIS发动机1ZR-FE__2ZR-FE技术信息指南.ppt VIP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7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