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污水污泥稳定性问题和实验方法探讨
城市污水污泥稳定性问题和实验方法探讨 王凯军 王晓惠 李宝林北京市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对污泥处理中的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污泥、水解和液化以及污泥稳定性等概念。针对污泥处理的目的性,首先从污泥稳定化程度评价指标入手研究,对厌氧稳定性实验、污泥碱解实验和污泥液化等实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提出液化实验这一简单可行的污泥稳定化(降解程度)指标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污水污泥、稳定性、厌氧和水解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roi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sludge treatment has been discussed, first definition concept of sludge, hydrolysis and liquefaction as well as sludge stabilization has been given. According to the aims of sludge treatment, the index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sludge stabilization have studied. The different sludge stabilization evaluation method, such as anaerobic stabilization assay, alkalinity hydrolysis assay and sludge liquefaction test hav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latively simple and feasible method, i.e. liquefaction test for evaluation of sludge stabilization (degradation degree) has been recommended. Key Word: sewage sludge, stabilization, anaerobic and hydrolysis, liquefaction
一、污泥稳定的概念和定义
从污水处理厂排出来的污泥一般是由松散的物质组成,含水率较高(95%~99%)。污泥的体积非常庞大,性质很不稳定,极易腐化,不利于运输和处置。故需及时先进行减容化和稳定化处理。使含有病原微生物、散发出恶臭的腐化物质数量减少并使其分解。稳定的方法有好氧消化、厌氧消化、污泥堆肥、热解和化学稳定等方法。 污泥处理每一步都是以减少污泥体积为主要手段,而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为目的。消化池是利用厌氧发酵的方法来达污泥稳定化的目的,污泥堆肥是采用好氧的方式达到稳定化的目的,焚烧法是在极端条件下取得无机物的彻底矿化。从而可知稳定化是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污泥处理是取得污泥稳定化为主要目的。在污水处理领域,对于污泥和污泥稳定化程度的概念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和评价方法。所以,有必要明确污泥的定义和建立污泥稳定化程度评价指标,找出可行的测定污泥稳定化(降解程度)的指标。1、污泥的定义 污泥一词也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自然界中污泥的产生是与水体中固体物的沉积有关,所以一般称为淤泥。从这个意义上讲污泥是由可沉淀的颗粒物所构成,因此只有沉淀下来的才成为污泥;在科学界对污泥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化学上和工程上对水中污染物类型的定义是不同的。化学家对水中有机物形态的定义是根据颗粒尺寸:溶解性(<0.001μm)、胶体(0.001-1.0μm),超胶体(1-100μm)和可沉(>100μm);工程上是通过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来定义无机物的形态。例如用一定孔径的滤纸(如1-4μm)或滤器过滤污水,来确定溶解性和悬浮物(污泥)浓度。因此,从工程操作上讲污泥是大于过滤器孔径(如1-4μm)的颗粒物质,这包括化学家定义的部分超胶体和可沉物。 污泥的降解过程经历了固体的液化和水解,而对水解和液化的定义也有同样问题,虽然液化和水解两词在描述污泥甲烷化之前产生的中间产物是可互用的,但它们不是严格的同义词。水解是有明确定义的化学名词,是指复杂化合物加水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可以用于超胶体、胶体和溶解性物质)。而液化的定义是相当任意的,液化仅涉及到将固体物质转移到液相,因此液化的对象是污泥。从工程上的定义可知,如果污泥在分解或降解过程中尺寸发生变化,当其粒径小于过滤器孔径时,就可认为已经完成了污泥分解或降解过程。本文采用4.4μm的滤纸测定悬浮物浓度,所以将大于4.4μm污泥颗粒转化为小于4.4μm的颗粒尺寸的过程称为液化(或水解),在本文污泥定义下两者可互换。2、污泥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