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幼童出洋与招商局.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幼童出洋与招商局

清末幼童出洋与招商局 ──试析一张珍贵历史照片的释义 招商局史研究会 胡 政 这是一张很多人见过的历史照片。 这是一张让人们很感兴趣的历史照片。 这是一张距今有140年极具历史价值的照片。 它记录的是140年前中国晚清时发生的一件足以将之称为重大事件的一件大事──120名幼童出洋赴美留学。 幼童出洋:是在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并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中国近代教育家──容闳的大力倡导下,在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从1872年至1875年,先后分四批,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西学东渐”官派青少年出国留学之先河。图片上这群身着缎袍,拖着长辫、面带稚气的幼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当时这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140年前,这批幼童远跨重洋,被送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开始了为期十五年的留学生活。他们是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的留学生,虽然后被清政府于1881年悍然无情地中断其学业,终止留学计划,全部被召回国。但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化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后来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交通大学创始人(梁如浩)、海军元帅(蔡廷干)、清政府外务尚书(梁敦彦)等。据统计这批学生后来从事工矿、铁路、电报通讯者有30人;从事教育者5人;从事外交、政府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军事者14人。 这张照片,也是目前搜集到的唯一一张记录幼童出国前合影的照片,是这一事件的宝贵记录。当今天纪念这一壮举140年的时候,更凸显这张照片的珍贵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在于真实;真实的历史应当准确;无疑照片是真实的,但释义(说明)则不够准确,应予正之。问题是: 1、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了四批幼童出洋留学,这是第几批?是哪一年? 2、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照的? 3、这批幼童都是谁? 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准确的回答,就出现了种种解释: 团结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容闳自传》自序插图用了该照片,照片说明为:“首批出洋留学的幼童启程前合影”。 珠海市博物馆、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编印的《容闳与留美幼童》在此图片下说明为:“1872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在上海轮船招商局门前合影”。 当有人问到这些幼童是哪些人时,有人告之:这中间就有后来的民国首位总理唐绍仪、铁路之父詹天佑,究竟是哪一位幼童则不知所指。笔者借助目前发掘的资料研究认为: 一、关于照片的背景 是在哪照的?背景是哪?一是上海;二是在招商局门前,可确认无疑。但照片的时间不应是1872年,也不应是首批赴美幼童。 根据徐润的《徐愚斋自叙年谱》等历史记载第一批幼童出洋时间为“同治十一年壬申七月初八日”即公元1872年8月11日,而这时招商局还没有成立。 招商局的创立纪念日是以1872年12月26日(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慈禧皇太后批准李鸿章1872年12月23日(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奏请的“设局招商分运江浙漕粮由”而确定,正式开业则是在1873年1月17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因此第一批幼童出洋时,不可能在挂有招商局牌子下的招商局楼前合影。 其二,照片上招商局的牌子赫然是:“轮船招商总局”,而这一名称的使用是在1873年5月。原因是:招商局创立之初名称为“轮船招商公局”,清政府实行“官督商办”管理体制。创立后由于进展十分不顺利,遇到种种困难,清政府内的顽固派官僚阻挠反对,沙船商人与外国公司的买办商人采取不合作态度,招股工作毫无进展,“招股年余,无人过问”(郑观应:《盛世危言》),“议招股本百万两,是年只招得股银四十七万六千两”(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作为主持创办事务的朱其昂力不从心,难以胜任,李鸿章几经努力亦成效甚微,只好考虑改变“由官设局招徕”的管理体制。1873年5月,李鸿章先后引入四大著名买办商人中的唐廷枢、徐润入局接办,招商局改归商办,并将“轮船招商公局”更名为“轮船招商总局”。由此可见“轮船招商总局”一名的使用是在1873年5月以后。因此,第一批幼童在1872年8月11日出洋时不可能在挂有“轮船招商总局”的招商局门前合影。 综上可见,在招商局门前合影的这批出洋幼童应不是“首批”,也不是在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门前”。应是第二批(1873年),或第三批(1874年)、第四批(1875年)。 又有一说是在现上海外滩九号楼招商局旧址前合影,也是误传。理由为: 1876年前,“九号楼”还没有建,这里还是美国旗昌洋行的花园。招商局于1877年2月12日,与旗昌公司正式订立合同,以222万两白银收购旗昌全部资产,3月1日正式换旗过户于招商局。1901年招商局在旗昌洋行花园旧址上,盖起了保存至今的位于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