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供参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概括梳理】 【学习札记】
一、早期古代中国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__ ___;(2)地位____ ___;(3)概况:①工具_____;
②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③生活方式___ _____。
2.商周时期的农业
(1)生产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耕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
(1)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隋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_________。(2)西汉___________。(3)魏晋南北朝以后_____ _______。
3.耕作制度
(1)西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业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__________;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溉工具:曹魏时________;唐朝____ __;宋朝____ _____;明清___ ___。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1)时间_________;(2)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1)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 ______。(3)______ 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长的条件及艰难因素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艰难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考点强化训练】
1.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
发展水平的是
2.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3.“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
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
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
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5.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
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6.《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右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