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载力综述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承载力综述供参习

土地承载力文献综述 目 录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5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6 (二)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 10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前景 14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早期有关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是与生态学密不可分的,最早应用在畜牧业当中。随着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土地供给量的减少,有关承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它由原始的力学支撑力发展到了自然系统当中,土地资源承载力就应运而生。 早在1758年,经济学家奎士纳(法国)在《经济核算表》中就已经开始研究经济财富增长与土地生产能力间的关系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提到启示性的作用[1]。 1826年,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尔萨斯(英国)在《人口原理》中的表述,就己经能够看到关于人口承载力概念的影子。在他看来,一旦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等不到控制,难以适应该地区粮食增长的速度的话,自适应机制就会发生作用,如战争、瘟疫等就会发生其反作用力,促使人口数量的减少[2]。伴随着土地资源的日渐退化和人地矛盾的日渐突出,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有关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1948年,William(美国)提出过土地向人们供给的粮食、住所的能力受到环境阻碍力对生物潜力限制的影响,也就是说土地向人类提供衣食住所的能力决定于土地的生产潜力,这是土地承载力最早的定义[3]。1949年,Allan(美国)重新给土地资源承载力赋予了新的含义:一个区域在未来若干时间段内,土地质量没有退化的情况下,可以永久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的数量[4]。 七十年代以前的关于土地承载力定义,基本上都是对生态学中给出的承载力定义的扩展与延伸,在学者们对土地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中,威廉·阿伦和威廉·福格特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比较经典,影响较为广泛的。1948年出版的《生存之路》一书中,威廉·福格特提出了计算土地承载力的公式,即C=B:E,C表示土地的负载能力,就是可以被土地养活的人口数量,B表示可以在土地产出的食物量,E表示区域环境阻力,就是环境因素对生产能力的限制程度[5],该公式可以表述为土地所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就等于该地区土地的食物产量和环境限制力的比值,该公式与现行使用的标准公式形式一样。威廉·阿伦(英国)又给出了以粮食为参照物的计算土地承载力的方法,该计算方法要找出某个地区里由传统农业生产出的粮食可以养活多少规模的人口,也就是要找出地区承载人口的上限[6]。这种承载力计算方法是依据了的土地承载力的定义:一个区域在未来若干时间段内,土地质量没有退化的情况下,可以永久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的数量,它可表示为每平方公里内所负载的人口数量,这个数量就是该地区所有的土地可以最多供养的人口数目。此方法考虑到了耕地面积、耕作要素等,但是遗憾的是没有把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反作用因素考虑进来。因此,这种方法只是某一段时期区域可以供养人口量粗略的估计。 七十年代以后,在人口急剧增长和用地需求迅速扩张的双重压力下,粮食、人口、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承载力研究再度兴起,并且从单一土地领域扩展到整个资源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1973年,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被提出,这就是资源综合平衡法,它是从土地资源情况、水资源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对人口发展的限制作用出发,综合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求得了不同生活水平下的澳大利亚所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并对该国土地承载能力下了较为精确的结论[7]。此方法在后续研究中被大量应用。 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开始了有关土地支撑人口潜在能力的研究,该研究主要用以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为研究对象。他们首创农业生态区域法,并把此方法结合到土地利用方式,得出了不同地理环境、耕种习惯下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以及和此对应的人口数量[8] 1979年,在“未来人口的土地资源”会议上,FAO又给出了土地资源分析法这种新的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该算法依附于土壤评价,根据资源状况、环境条件、生态状况等各自特点,划分出若干种农业生态区,然后给定每一种农业生态区低、中、高三种不同的生产水平,并算出不同作物各自的产量,然后把它们都转化为蛋白质量和热量;最后,依据每人每年要消耗的蛋白质量和热量,就能够得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9]由此法可以看出,不同的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即便是同一区域,其所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也是有差别的。这种研究方法在我国受到了广泛欢迎。进入80年代,斯莱瑟教授(英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模型——ECCO模型,该模型运用了综合资源计量技术,并且在非洲得到了试验运行[10]此模型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的支撑下,充分考虑资源、人口、环境、发展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