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第四批全国老中医
刘云霞,主任中医师,博士,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张仲景甘草泻心汤运用发微 甘草泻心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治疗“虚痞利”与“狐惑病”之主方。现代方剂学将其归入“和解剂”一章“调和肠胃”一节中。 证治特点 ●虚痞利的证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58条记载:“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虫病的证治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10条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辨证要点 ●素体赢弱 ●消化道症状(胃脘部痞硬而满,干呕,肠鸣漉漉, 腹中雷鸣,泻利而有完谷不化,厌食等) ●精神症状(多伴随情志改变,心情抑郁、失眠等) ●体征(口腔粘膜溃疡,喉部溃疡并导致声音嘶嗄, 外阴部粘膜溃疡等) ●脉虚或结代。 《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虚痞利张仲景重用炙甘草起益气补虚之效。 《金匮要略》中的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没注明炮制方法,本人认为此处的甘草应该是生用。 据《本草要略》载,甘草“生用性寒,能泻胃火,解热毒,诸痛疽疮疡,红肿而未溃者宜用”。 仲景立甘草汤、桔梗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为后世治疗咽喉肿痛方之鼻祖,用的是生甘草。 狐惑病乃湿热虫毒循经上窜于而腐蚀咽喉,张仲景重用生甘草主要起清热解毒利咽之功,非为益气补虚之效。 组方功效 炙甘草:甘温以益气 甘草 生甘草:甘平以清热解毒 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 半夏、干姜:辛温以散寒 人参、大枣:甘温以补脾胃之虚 益气和胃、消痞止利 清热化湿、安中解毒 寒温并用,补泻并施,辛开苦降,相反相成 现代应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球菌性口炎、白塞病、干燥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糖尿病胃轻瘫、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病毒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实验性肝损伤、急性盆腔炎、妊娠恶阻、产后下利、乳头瘙痒、带状疱疹、维生素缺乏症、神经衰弱、失眠等。 临床应用举隅 案一: 丁某,男,65岁。2009年3月21日,因确诊右肺小细胞癌行足叶乙甙针100mg d1-d3 ﹢顺铂针120mg d1化疗,常规西药止吐。化疗当天晚上,患者即出现频繁的呕吐,第二天感胃脘部痞满不适,恶心,干呕,欲吐无物可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肠鸣,腹泻水样便2次,心烦不得安,舌质淡,苔厚腻,脉虚细。 此为脾胃气虚,气机痞塞所致,法当益气和胃、除痞止呕。 处方:炙甘草12g、黄芩l0g、党参l0g、干姜3g、黄连3g、大枣30g、姜半夏10g、姜竹茹10g、鸡内金10g。 服上方3剂后,胃脘部胀满、呕吐、肠鸣、心烦不得安消失,继服上方4剂,胃纳增加,大便成形。 按:消化道反应是恶性肿瘤化疗引起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属祖国医学的“痞证”、“呕吐”、“泄泻”等范畴。西医常用止吐药来预防治疗,但有时效果不显。化疗药物为热毒,易损中焦脾胃,脾胃受损,客邪乘虚而入,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所致,可见胃脘痞满,干呕,肠鸣下利症状,符合甘草泻心汤主证。 案二:郁某,男,15岁,2009年9月20日,因右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行大剂量甲氨喋呤注射液(14.5g)静滴化疗,化疗第3天,患者出现口腔及咽部疼痛,两颊部、舌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片状糜烂,唇部溃疡,进水或漱口液则痛如刀割,嘴唇裂口出血,难以张口,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神疲乏力,脉滑数。 此为属脾胃湿热所致,法当清热化湿,和中解毒。 处方:生甘草9g、黄芩6g、黄连3g、蚤休6g、干姜3g、半夏6g、太子参6g、大枣12g、玄参10g。 服上方3剂后,口腔、舌糜烂开始愈合,口唇有结痂,口腔及咽部疼痛好转。继服上方2剂,糜烂完全愈合、症状完全缓解。 按:口腔粘膜炎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 属中医学“口疮”、“口疳”、“口糜”、“口疡”等范畴,《金匮要略》称之为“狐惑病”。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占63.9%,Ⅳ度占5.5%。其证由于过用抗癌药物而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脾开窍于口,湿热之邪熏蒸于口,腐蚀口腔,致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疼痛。符合甘草泻心汤主证。 结语 ●张仲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虚痞利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