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分解.doc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分解.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华中农业大学 为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农业科教领域领军人才”,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建立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改革试验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通”、“融”、“活”的建设目标。为实施好试验计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紧紧围绕湖北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发展,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促进和引领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改革目标与思路 改革目标: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生物学科教领域领军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创新性、系统性、发展性”的原则,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通”、“融”、“活”的建设目标。通:即在人才培养体系上统筹本科、研究生培养,在教学管理机制上实现打通管理;融:即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活: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人本管理。 改革思路:建立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改革试验班。择优选拔30名左右的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本硕滚动式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生物学基本理论与技术教学;通过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强化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院士名师领衔,密切师生交流,用教师的人格和学术魅力感染激励学生,增强学生使命感;推进学术交流,拓展学生国际化教育途径,探索完善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组织领导机构 1. 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领导小组 主任:姚家玲 委员:何正国 熊立仲 梁运祥 严建兵 刘子铎 王石平 张红雨 陈守文 陈雯莉 柳 俊 段德君 2. 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工作小组 组长:段德君 成员:姚家玲 梁运祥 严建兵 刘子铎 王石平 张红雨 陈守文 陈雯莉 秘书:祁 婧 贺继鸿 四、改革措施 (一)学生遴选 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兴趣与重视学生潜质发现、潜力挖掘结合,遴选具有优质科研潜力的学生。主要要求如下: 遴选范围:两个基地二年级学生。 遴选条件:对生物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无违纪记录,英语水平和能力较好,身体健康,愿意致力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事业的优秀本科生。 遴选方式:采取项目申报方式遴选优秀学生。组织教师编写项目指南,学生根据指南联系教师并进行双向选择,申报项目经评审后择优录取30名左右学生,差额不递补。试验班以虚拟的形式存在,教学仍以原实体班进行组织。 动态管理:培养过程进行动态开放管理,连续2年按照10%的名额进行滚动管理,对不适应项目研究的后10%学生取消资格,从2个基地选择有兴趣且符合选拔条件的学生递补。 (二)教师配备 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配备正高职称且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教师,专业主干和核心课程配备发表高水平SCI刊源论文的教授;聘请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高水平教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科学研究,为每一位实验班的学生安排一项科研项目,学生一进入试验班就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 (三)模式改革 统筹设计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按照“2.5+1.5两段制”、“本硕贯通6年制”、“本硕博贯通8年制”,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考核,分阶段逐级递进培养。主要内容如下: 制定本硕和硕博贯通的两阶段人才培养方案; 开设系列前沿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 实施“一对一”导师指导,强化导师全方位的指导责任和义务; 个性化培养,全程科研训练与实践。 (四)氛围营造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拓展学习时空,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完善导学体系,密切师生交流。坚持教授群体“七个一”的导学机制,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和大学生见面交流开展导学活动; 2. 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坚持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为主旨的学术交流活动,以“生命科学在华农”学生学术年会为平台,举办大学生科技论坛、前沿学术报告、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特色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交流平台。 (五)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的一批相关知名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外知名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交流等形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更好地加强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尽早接触国际一流的学科前沿领域,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加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六)管理保障 1.组织保障:在学校层面,成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