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分析报告.pptVIP

中特-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目录 前言 1、以人为本 1.1 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1.2 古代以民为本思想 1.3 当代以人为本思想 2、德法并重 2.1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2 荀子的德法并重思想 2.3 当今社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前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在具有时代特征的具体意义之中所包含有的普遍意义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需要 , 加以批判地继承。 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说 : “ 仁义礼智信都有其阶级意义,然而也还有更根本的普遍意义。 仁的根本意义是承认别人与自己是同类,在通常的情况下对别人应有同情心; 义的根本意义是尊重公共利益,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礼的根本意义是人与人的交往应遵守一定的规矩。”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值得我们批判继承的思想都有其最一般的普遍意义: 所谓孝 : 即敬老尊老养老。 所谓信 : 即诚实不欺,取信于人。 所谓公 : 即无私无偏,“兼覆无私谓之公 , 反公为私”, 亦即公正无私又无偏。 时间有限,接下来我们着重讲两点: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德法并重的思想。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句成语,不但源自经史子集,而且散见于民间文学作品。? 尽管“以人为本”作为一条政见,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可以给予不同的解读;但最早诞生时,它的原意和本意究竟是什么,确有搞清楚的必要。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1.1 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管子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 霸王之业的开始,也是以人民为本。本治则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管仲曾告诫齐桓公:若想成就一番霸业, “则必从其本事矣”。 齐桓公赶紧弯腰离开座席,拱手向前追问:“敢问何谓其本?”管仲回答: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牧民》开宗明义就说: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所以管仲主张: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这里的“人”,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除统治者和奴隶之外的所有群体。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管仲思想出发点和核心:“始于爱民” 桓公问:若想修明政治,利行天下,应该从何做起? 管仲明确回答:“始于爱民”。 并提出许多具体措施。这其中就有最著名的以赡养老人、抚育幼儿、抚恤孤儿、供养残疾、照顾鳏寡、慰问病人、救助贫困、安抚烈属等九项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九惠之教”。 “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前无古人,首次最深刻、明确、丰富地表述了民本思想内涵。 管仲的以人为本思想,作为这股思潮的先驱和渊源,以其独树一帜的鲜明立场,无情地涤荡着千百年来形成的“君贵民轻”传统腐朽统治思想,开一代历史先河。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1.2 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叫民本思想。 《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以民为本”的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与“君”相对。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古代历史上 爱民的典范: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生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割大腿肉来充饥),腹饱而身毙。” 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蝗虫事件。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1.3 当代的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中共中央十七大,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我们看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浅谈以人为本和德法并重的思想 如: 暴力拆迁:指通过暴力手段强制进行征地拆迁的行为。停水、断电;在白天强行冲进“钉子户”的家中一通乱砸;或是在夜晚强行入户将酣睡的居民抬出并控制住,瞬间就将人房屋夷为平地,这些行为都被称为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