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分解.doc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分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枣阳市白水高中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杨斌强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弄堂(lòng) 莅临(?lì)? 水门汀(dīng) 放浪形骸(hái) B.陨(gān)niàn ) 急不暇择(zé) C.岑(cén)寂 离间(jin) 拗不过niù) 条条框(kung)框jī) 渔樵(qiáo) 闹哄哄(hōng) 铮铮铁骨(zh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娇媚???? 萧索??? 万户候 五彩斑斓????? 睡眼惺忪 B.酣眠霜天廖廓① 李天一事件______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个警钟,一个长鸣在中国家长心头上的警钟:该怎样关爱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②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A、不只 置疑 顾此失彼? 置疑 厚此薄彼 灌注 C.? 质疑?? 贯注 D.质疑?顾此失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D. 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全别人好事的,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当仁不让于师 面临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